北京怎样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举处随时消酷暑,动来常伴有清风。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一把扇子,或持或舞,或扇风或扑流萤,在文人的笔下有着说不尽的风情万种,灵动可爱。夏日将至,你是否也已执起小扇,为自己送去阵阵凉风呢?
古往今来,扇子不仅是人们纳凉之物,也是诗书画的文化载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扇面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而执扇之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更是戏曲舞台中最为细腻传神的表演形式之一。中国戏曲运用道具讲究一种“虚拟”借代的手法,于是扇子成了塑造人物的道具之一,对戏曲人物的风度、神态起衬托作用。
不少戏剧曲目,本身就以扇取其名的,如《桃花扇》《沉香扇》《芭蕉扇》等,其扇在这类曲目中的作用,就更可想而知了。观众通过一把扇子,就可以窥视出人物的身份、性格等特征,识别角色的善恶忠奸。不论是帝王将相或才子佳人及忠奸富贫的表演,包括各个戏曲行当在内,都离不开扇子。如“桃花扇”中的女主角的青楼薄命;“纶巾羽扇”中的诸葛亮的潇洒风度;红楼梦中“晴雯撕扇”的内柔外刚等,扇子在孔尚任、苏东坡、曹雪芹诸位大师笔下状物抒情,构成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生旦净丑行当各异,文戏、武戏亦有不同,故使用扇子的式样,长短、色彩也各有不同。一般大花脸使用大折扇,以增强人物的粗犷、豪放、刚强的性格。武丑使用小折扇,显得异常机灵爽快,翻来覆去,妙趣横生。花旦使用小巧带有色彩的折扇,用以撒娇,掩蔽丑态之用。小生执扇,微微拂拂以寄情怀。小丑执扇,摇摇摆摆以示狡狯。
除此之外还有些特定人物,如神仙鬼怪惯用鹅毛扇;孔明专用羽毛扇;铁扇公主用芭蕉扇;帝王用日月扇;李慧娘使用阴阳扇;风流倜傥的唐伯虎用细骨金面折扇。此外,还有钟离扇、海棠扇、葵扇等等。
老生戏中,用扇最多的可谓是诸葛亮。只要有他出场的戏,手里总离不开那把羽扇。这不仅表现了诸葛亮的潇洒飘逸、运筹帷幄的形象,而且反映出他的各种情感。比如,在《失空斩》的“三报”和“斩谡”两场中,他就通过这把扇的摇、顿、颤、抖,表现出自己面对司马兵临空城下的内心紧张,以及对马谡不听嘱咐致使街亭失守的满腔愤怒。
折扇在戏曲中用得最多,生、旦、净、丑都有使用,不少戏还直接与扇子有关。如《秦香莲》中,王延龄在陈世美不认香莲之后,就把自己的折扇交给香莲,要她去开封府告状。《乌龙院·刘唐下书》中,宋江把折扇交给前来送信的刘唐,让他带回梁山以作回信。《审头刺汤》里,陆炳在大堂上打开写有“刺”字的扇面,向雪艳暗示“对汤老爷要小心伺(刺)候”等。
小生戏中,专有“扇子生”这一行,一般都是扮相知书达理、文质彬彬的儒雅书生。如《拾玉镯》中的傅朋、《红娘》中的张生,一扇在手,尽显风度翩翩。《三堂会审》中王金龙手中的折扇,运用展、遮、扬、翻、合等手法,表达了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剧情。
旦角用扇子分为两类:一类是宫中嫔妃、大家闺秀,用折扇,如《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游园惊梦》中的杜丽娘等;一类是《西厢记》中的红娘等丫环,使用的是绢质团扇。也有专门以扇子为剧情的戏,如梅派名剧《晴雯撕扇》,全部情节都是围绕着一把扇子展开的。至于《桃花扇》,则更是以扇为戏——侯方域给了李香君“宫扇一柄“,“永为定情之物“,后来李香君抗拒权奸,血染扇面,由杨龙友点染,画成一柄桃花扇。
净角大花脸使用的折扇一般稍大,有的角色还用长逾两尺的特大折扇,如《艳阳楼》中的高登、《溪皇庄》中的花得雷等。他们的大折扇上画有大朵牡丹,既表现出了权势者的气派,又暗示了他们喜爱女色。
丑角小花脸也有用折扇的,特别是“方巾丑”和“袍带丑”,前者如《乌龙院》中的张文远,后者如《升官记》中的徐九经。少数用大折扇的丑角也不是好人,《打渔杀家》中的大教师就是狗仗人势的奴才,《四进士》中的刘二混是强抢民女的流氓。湖北名角朱世慧在《法门寺众生相》中扮演贾桂这一角色时,一个人前后要使用两种大小不同的折扇(小的扇子仅有巴掌大小),来表现人物对上谄媚、对下欺压的两副嘴脸的丑态,入木三分。武丑一行,有的用稍小些的黑面折扇,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等。《巴骆和》中的胡理,还有在手指上耍扇的表演绝活,刻画了人物的机智、狂野。
扇可代笔墨,可作刀枪,可增风流儒雅,可添无限娇媚。文生以扇尽展其潇洒,旦角以扇掩饰其娇羞,花脸以扇平添其威武,丑角以扇更逞其滑稽。扇子在他们手中挥洒自如,瞬息万变,无不各尽其妙,给舞台表演艺术锦上添花。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演戏,极讲究“扇子功”,他在《贵妃醉酒》一戏中,借助一柄折扇,把杨贵妃的婀娜醉态表演得出神入化,维妙维肖。
演员除唱、做、念、打舞台上灵活运用好扇子这基本功之外,还要根据剧情需要,人物性格、出身、职业及人物行当等特征而设计扇子的动作,不能随心所欲,为此,行家们总结出了一套舞台艺术用扇之妙诀:
文扇胸:文,指各个行当扮演的知识分子角色。由于文人经常伏案书写或阅读,久而久之,就形成叩胸、驼背的体态,扇起扇子来,自然是微微地扇于胸了。
武扇肚:武,指各个行当扮演的身怀武艺的角色。由于这类人物经常舞杖动枪,大多是虎背熊腰,昂首挺胸。所以扇起扇子来,自然是舞动手臂重重地扇于肚了。
丑扇目:丑,指丑行扮演的体小身键、耳聪目明、心直口快、仗义行侠的英雄,或獐头鼠目、心怀鬼胎、采花问柳、鸡鸣狗盗的角色。他们总是把眼睛瞪的圆圆的观察事物,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眼睛上,时间长了,眼睛就会疲劳。为了消除眼睛的疲劳,扇起扇子来,自然是扇眼睛了。
旦掩口:旦,指旦行扮演的有身份的人物。这类人物受笑不露齿的礼教约束,因此,扇子就成了遮口的工具。故扇子又有“屏面”、“障面”、“便面”之称。
僧扇袖:僧,指僧、道等出家之人。僧、道要求穿戴整齐,体不外露。出家人为了消暑,扇起扇子来,只好扇宽大的袖口了。
婆子扇肩颈:婆子,指上了年纪且风趣的老年妇女(多由丑行演员扮演)。这类人物大多是缠了足的小脚老太太,由于缠足的原因,走起路来多靠脚后跟着力,因此,为了保持平稳,就只好摇摆两臂维持身体平衡,所以,扇起扇子来,自然就扇肩颈了。
小生不过唇:小生,指小生行当扮演的青少年男性角色。这类人物正处于爱美的青春期,为了不让汗流满面,扇起扇子来,自然是高不过唇,直冲脸颊。
粗鲁过头顶:粗鲁,指大多由花脸行扮演的性格粗鲁的角色。由于这类人物性情粗鲁,经常暴躁地发火咆哮而导致上焦火大,头晕目障。所以,扇起扇子来直扇头顶。
这是戏曲前辈细致观察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后,按照其职业、身份、地位、教养和生活习惯概括出来的动作特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见扇子在戏曲中的妙用。这当中需要演员有扎实的基本功,做到艺诀中所说的:“有扇如无扇,用扇不见扇”,但又不能生搬硬套。戏曲要以情感人,情是戏曲之灵魂,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人物形象,千万不要故弄玄虚,卖弄技巧,如果为耍扇而耍扇就不好了。
一把小小的扇子增添了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在戏曲艺术家手里变得出神入化不可思议,千言万语尽在扇中矣。
内容整理自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到报名秦汉胡同暑期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