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pf/bdfyy/猛料鲜料各种料点击上方「吉安晚报」免费订
许久以前的吉安,遍地可见这么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子,他们在一起冲城、榨油、玩石头剪刀布、走三笔直……简单而快乐!
时光隧道中的那群小孩子
就是现在的“我们”
儿时的伙伴
还记得我们一起玩过的游戏吗?
1冲城从小在吉州区长大的竹林(化名)现已59岁。“冲城”是他们小时候“被玩疯了”的游戏。
“找一大空地划出冲城图,一般最少要6个人玩,分两边,3个守,3个攻。守的人得站在小长条内,冲的人先站在长方形外(即‘城’外),游戏开始,得想方设法冲过守方,进入到一个个‘城’内,规则是不许踩线,否则出局。如果攻方有一人冲过所有的‘城’,又到‘城’外,则攻方胜。如果守方的手或身体任何部位碰到攻方,攻的人就被罚出局。如果攻方的人全被罚出,则守方赢。”
2石头剪刀布回味
“一米一米三,三三三,三面红旗……”这一游戏语言,流行于三四十年前的吉安。
伴着这一顺口溜,一群四五岁的孩子们两个两个一组用脚比划着,玩起了石头剪刀布,马辉(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个。那时的吉州区还是乡村模样。
玩石头剪刀布,一个道具都不需要,“来两个人就可以”。两人对站着,眼睛盯着双脚,一边喊口号一边脚要出动作。双脚并拢表示石头,双脚摆开表示布,前后错开则表示剪刀。
石头赢剪刀,剪刀赢布,布又赢石头。
3跳绳回味
编稻草绳,编成三四米长的绳子来跳,这便是那些年代女孩子们普遍会玩的游戏。一直在农村生活的黄凤(化名)就是那时的跳绳爱好者。
“一下课就跑出去跳,跳了越想跳”,据黄凤回忆,在她们上小学那会,绳子都是装书包里,到了学校就塞进抽屉里。有时候,她为了跳绳,放了学都不愿意回家,愣是待在学校跳了几把再回去。
4榨油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伙的经济条件都不宽裕,小孩们过冬没有什么特殊的御寒手段,为了取暖,他们玩起了“榨油”,也有的叫“挤墙角”“挤麻油”。
来自吉安县桐坪镇的甜甜(化名)就对小时候“榨油”印象深刻,她说,一到下课,班上同学就陆续挤到一个墙角,排在后面的就使劲地挤靠在墙角的同学,听到最里头的人叫喊也还是拼命挤,“真的很好玩!”
5走三笔直回味
一个口字,里面一个米字,这是走三笔直的图形。玩这个游戏,两个人就够了。两人各选三个棋子,那时候用的都是石头或瓦片,两人的棋子要能够区分开来。
听家住在吉安县固江镇古巷村委南湖村的罗庭(化名)说,小时候没什么玩具,就常走三笔直。他还说,走三笔直好简单,就是考验一个人的耐心,“有的人赖皮,就一直重复步骤”,“玩这个就是要跟对手磨时间,谁磨得久还不犯糊涂,就会赢”。现已53岁的他,回想小时候走三笔直这一趣事时,忍不住笑了笑。
6弹弹珠这种游戏有很多玩法,最普遍的有3种。一种叫碰撞,一种叫定距离,另一种叫相切。每种方法一般都是2个人玩。双方各持1个玻璃珠,由其中一方在一定距离内弹玻璃珠,如果将另一方的玻璃珠碰撞了或者达到了一定距离,或者相切了,则获胜。
来自万安县窑头镇的刘军,出生于年,他的童年生活几乎离不开弹珠。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后,刘军就会约上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操场上,玩几盘弹珠。
刘军每天能赢上几十颗弹珠。随着时间的积累,刘军家的弹珠装满了家里的瓶瓶罐罐。
7跳皮筋这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女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该游戏以闯关论胜负。从皮筋位于脚踝的第一关开始,第二关是皮筋及膝盖、第三关皮筋及腰部直到最后一关皮筋及头顶。
8跳房子孩子们用一个沙包(或者一块瓦片)作为游戏工具,先把沙包扔到指定的地点,然后通过跳方格,把沙包拾回来便大功告成。
跳房子是邱静和伙伴玩得最多的游戏。邱静出生于年、家住吉安县。邱静称,跳房子不但考验平衡力,而且还要“显摆”谁的瓦片更好看。每天,小伙伴们的衣服袋子里都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瓦片,也不知道瓦片割烂了多少口袋。”
9抓石子5颗石子在桌面上或地板上丢开,拿起其中一颗向上抛,在上抛的石子未落下前,抓起地上第二颗石子,同样的方法,将地上的石子全部抓起。如果抛起的石子没接住,或者桌面上的石子没抓起或没抓够数量,或者抓石子的时候手碰动了桌子上的其他石子,则结束游戏,由对方开始。游戏结束时,闯关多者胜利。
抓石子的乐趣,不但在于玩法,捡石子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过程。孩子们漫山遍野地找石子,他们一般都会寻找白色石头,然后敲碎成小石块,磨成不伤手的圆石子。如果谁找到特别漂亮的石头,大家那种羡慕劲就别提了。
10过家家和挑花绳年出生的刘小花家住吉安县,“我跟同村的小朋友玩挑花绳可以玩一整天,变得出30多种花式,最好玩的是自己手上是一种花式,一翻到伙伴手上就换成另一种花式,有时勾错了花式散开,又要重新一级级来过,曾经还创出新花式惹得伙伴很羡慕。”
刘小花记忆中最珍贵的玩具是一个金发的洋娃娃,眼睛会动,嘴巴会笑,我经常为它梳头扎小辫,还给它做好多漂亮的衣服”。此外,她还饲养过蚕和小鸡。“读小学时,有段时间特别流行养蚕,我们就一起去学校门口买蚕宝宝”。
11打陀螺“打陀螺”是一种民间传统游戏,游戏的生命周期很长,但并不是小孩的专利,现在也有很多大人玩。
其实,在那个年代被玩疯的游戏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打烟纸、拍画片、火药枪、滚铁环等等。现在回想,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童年虽已无法拾起
但记忆却永不消失
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
童年
别说那群孩子玩的游戏很无趣
子非鱼
焉知鱼之乐?
让我们留住心里
永远的童年
吉安晚报新媒体出品本期编辑芦文娟吉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