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着聊圆明园,今天说的圆明园四十景之“武陵春色”。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想来很多人都会背,即使记不起全文,前几句大概还能记个七七八八,“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圆明园中,就有一个按《挑花源记》意境营建的景区“武陵春色”。位于万方安和的北部,是一个近70亩,四面青山环抱,山外小河环绕。岛的东部三面为山,中间有一汪湖泊。从而形成了水绕山,山抱水,河绕岛行,岛中有湖的景观。这个景区是胤禛建的,最初的名字叫“桃花坞”,想来也是他为了迎合父亲康熙的心思,向父亲表明自己希望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无意于夺嫡。雍正继位后,赐少年弘历在此读书三年。
乾隆继位后,将这里命名为“武陵春色”,还写了御诗《武陵春色》,序言是:“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朝曦夕阳,光炫绮树,酣雪烘霞,莫可名状。”诗文:“复岫回环一水通,春深片片贴波红。钞锣溪不离繁囿,只在轻烟淡霭中。”
乾隆因为有儿时读书的感情,继位后还很怀念自己在这里读书玩耍的情境,写过篇《乐善堂记》,并把自己即位前的作品编辑成册,取名就叫《乐善堂全集》。乾隆还按自己的意思对这里进行了增扩建。全盛时,这里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落,村落的北半部坐落在北边隐蔽的山坳里,有“桃源深处”“品诗堂”“桃花坞”“绾春轩”等殿宇。西北山边松桃掩映之下有一个小亭,南部山脚下也有一个小亭。村子的南部有由游廊合围而成的大院落,中有“全碧堂”等较大殿宇建筑。
陶渊明如果当时来这里,想来该是又喜又忧的。喜的是,这里确是遍植桃花,也是一个远离尘世的僻静所在;忧的是,这里没有恬静的避乱村民。再有一个就是入口处,也不是他所想象的小到“初极狭,才通人”,而是可以乘舟直接进入……
现在,我们再到这里,桃花依旧还在,但“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景观,却只能在想象中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