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69.html
侗锦织造技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两汉至唐宋时期,侗族先民的纺织和印染工艺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明清时期,随着侗民族的形成及其民族传统文化的日趋成熟,侗锦织造技艺也得到极大的发展。
侗族的棉,山里的靛
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适合棉花的生长。在每年的谷雨来临之前,各家各户就开始忙于棉花的种植。棉花的种植和加工要能够保障家人穿衣及日常使用,做到自给自足。所以侗族妇女十分重视棉花的种植和收成,是否会纺纱、织布也被视为衡量一个侗家姑娘才能的重要方面。
侗族地区一直流传着种蓝的习俗。蓝靛属于侗锦织造传统原材料中的染料。通道县的蓝靛种植大约在三四月份。侗家人会选择土地肥沃的区域种植,悉心管理,等需要的时候进行采摘,加工成染料。在侗乡最常见的蓝靛植物为马蓝和蓼蓝。其中,马蓝是所有蓝靛植物中含有效成份最多的一种。由这种植物制作的靛蓝染出来的布料素雅、柔和,备受侗家人喜爱。
纱线艺术,手工技艺
盘纱是将纺好的线利用盘纱工具,盘成一个一个的线圈。用到的工具主要有盘纱圈和盘纱架。盘纱圈包括三部分:手柄、铁环和锭子。盘纱架多为竹制,由一个细长的中柱和两根粗细长短均等的横轴组合而成。盘纱前的准备工作是先将纺纱时纺好的纡管穿套在半圆形铁圈的铁轴上,然后左手拿盘纱架,右手拿盘纱圈。盘纱架的下端有一个横轴,左手的拇指负责推动这个横轴,目的是控制盘纱时的角度。与此同时,右手主要控制盘纱圈,使盘纱圈围绕着盘纱架上下来回地不断盘绕,最后盘绕好的纱线在横轴上呈现“Z”字型。
煮纱、浆纱、染纱、浣纱都是对纱线进一步加工的程序。盘纱之后就需要对纱线进行蒸煮、上浆,这样的操作可以使棉花纤维更加坚固、紧凑、富有弹性。上好浆的纱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染色。染过的纱线还要进行浣洗这个步骤,通过不断的搓洗和捶打来去掉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线纱的整理过程主要包括络纱、排纱、穿筘、梳纱四道工序。这几道工序是侗锦上机织造前的重要环节,需要非常严谨的操作。排纱和梳纱还需要几个人来合作完成。
络纱工序的主要目的是将织锦时要用到的经线、纬线,通过不同的工具进行缠绕整理。主要使用的工具有络车和绷纱架。络车分为两种,分别是竹笼络车和手摇络车。绷纱架也分为两种,分别是单排十字架样式的和双排十字架样式的,均由石墩或木桩作为底座,用一根圆柱型的木棍或竹棍固定在底座上面。竹笼络车和竹笼配合使用,将线纱缠到竹笼上以后用来做经线。手摇络车能够将线纱缠绕到位于络车上部的纡管上,形成的纡子用来当纬线。
在侗乡,排纱又称为牵经线。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侗族妇女依然还是采用最传统的耙形经架牵经法。耙形牵经架架好以后,将竹笼上的纱线分别穿过竹竿上的溜眼,由牵经人将线纱缠绕于经齿上,每到掌扇处,牵经人都需要将线纱一根一根地挽成∝形,穿套于掌扇上。
穿筘是非常细致的一道工序,主要用到的工具包括线钩和竹筘。穿筘时需要将线纱一根一根地钩进去,不同的幅宽穿入不同的竹筘。线钩多用光滑的牛肋骨片制成,有的也用薄铜片,尾端穿有棉线。先将竹筘立在牵好线纱的掌扇处,利用线钩前端呈钩状的结构穿过竹筘,将线纱钩取过来。每一个筘齿处钩取一根经纱,等钩取到一定数量时,将线钩往上提,使线钩尾部的棉线穿过已经钩取过来的经线。全部钩取完成之后,所有经线都穿套在棉线上,这时可以插入分经棍,将经纱分为上下两层。
穿筘之后才可以梳纱,又叫作卷经,主要是为了使纱线整齐有序,为装机挑结线综做准备。传统的梳纱场景是侗族妇女三五成群,伴随着歌声,一边卷纱,一边梳纱,场面相映成趣。穿筘完成之后,分别在经线和筘上装上分经棍。然后将经线和上面已经放好的工具一起有秩序地从耙形经架上取下来,拿到一个宽敞的地方。握住分经棍,装上分经板和卷经板,把每一根线纱都整理好,使其与筘眼一一对应,然后在卷经板上安装竹片,一共安装四根,每一面两根。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卷纱的工序,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一个人握住卷经板卷纱,其他人用分经板和竹筘不断地梳理经纱,一边梳理一边向前卷。几个人协调配合,分经棍和竹筘也在不断地向前移动。每卷一段距离就会在卷经板上加上几块竹片,为的是使线纱在卷经板上卷得更加牢固,直到把经纱全部卷完。
传统技艺,上机织棉
将经纱卷完之后就可以进入上机织造的环节,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织机。侗锦织造所使用的织机在机形上和湖南地区土家锦的织机大致相同,在民间俗称“陡机”、“打花机”或“卧机”。
经纱卷好之后安装在斜织机上,将综和筘也固定好。接下来的步骤是挑结线综和挑穿花竹签。这两个环节是侗锦织造技艺中最难掌握的。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现在很多侗家女会织侗锦,但是织之前的这些步骤都不会独立操作,尤其是上机织造开始的挑结线综和挑穿花竹签,必须由年长的人帮忙把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才能自己独立的开始织。
挑结线综分为挑结素综和挑结花综。挑结好的素综用来控制底纬纹,花综来控制花纬纹。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竹质综杆的一头打开,中间放一根短竹棍,将劈开的综杆一端撑成“Y”字形,再拿一根细竹棍放在综杆的上面,选择一根结实的线作为综绳,编结成综环。根据所织纹样的组织结构来确定综环挑穿经纱的根数。一般情况下,素综的每个综环需要依次挑穿过一根位于下层的经纱,而花综的每一个综环需要挑穿过两层经纱,分别位于上层和下层。从综环的数量上来看,素综的综环数量是经纱总数的一半,花综数量则与经纱总数一样。从难易程度上来看,所织纹样越复杂,综杆的“Y”形开口越大,所需要的花竹签越多,线综穿套的宽度也越宽。因此,纹样难度高的线综穿套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
花综挑结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挑穿花竹签了。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预先编排好侗锦所织的花纹样式。挑穿花竹签需要操作者思路清晰,这样才能将所织花纹的组织结构准确无误地用花竹签体现出来。
具体的操作是:首先需要找到织物的中心位置,选择一根与经线颜色对比鲜明的线做一个标记。根据所织纹样的需要进行结构编排,用挑花钩将纹样的第一杼所有的经线挑起。这个环节需要仔细数纱,不能出错。将挑花尺穿进被挑起的经线和其他经线的分口处,来回梳理整齐,再用纬线板把没有挑起的综环推到后面,被挑起的经纱便在综环上被提起来。接下来将一根竹签插入花综线之间,并推移到花综杆上。以此类推重复操作,根据所织花纹结构来确定竹签的数量。当所有的竹签都移到花综杆上面后,就可以正式开始织锦了。因为侗锦所织的花纹是连续对称的纹样,所以在挑穿花竹签的时候,只需要挑出完整纹样的一半,后面的部分只需要按照挑穿好的竹签不断地依次循环织造即可。
在侗锦织造的过程中,除了织机以外还有一些重要的辅助工具,如:布刀、挑花钩、纬线板、竹撑边等。布刀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引纬、打纬,将织物的纹理打紧。挑花钩为铜质,主要用途是在织造彩锦的时候挑织花纹的纬线。纬线板呈长方形,是一个片状的竹制结构,两端均有“Y”形的缺口,方便将纬线缠绕在板子上,主要作用是穿引花纬线。竹撑边的中间部分为竹条,两端装有铜钩,主要作用是在侗锦织造过程中,将两端的铜钩绷住织物的边缘位置,使所织物品表面平整。这样织出来的侗锦边缘才会整齐,纹样组织结构才会分布均匀。
在整个侗锦织造的过程中,各个工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工具在织锦者的手中用得得心应手,充分发挥了工具的实用功能,使技艺得以呈现。综上所述,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幅幅精美的侗锦,都是经过了复杂严谨的程序织造而成。从纱线的加工到线纱的整理,再到上机织锦,要经过十几道工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与生活习俗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侗锦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同样也受到影响。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侗锦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已刻不容缓。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