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春满黔西。2月28日,黔西市化屋村苗绣技能培训班在化屋村村委会举行开班仪式。本次培训班由黔西市委市政府与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技能,服务乡村振兴。黔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敏,贵州轻工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武斌儒出席会议并讲话。
开班仪式现场
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既是文化也是产业。本次苗绣技能培训班的培训对象为化屋村村民,共计40人,培训时间为期10天,每天8个课时,培训内容为教授苗族文创产品设计、剪纸绣技法、马尾绣技法、挑花技法、锁绣技法、打籽绣技法、机绣实操技法等。
黔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敏宣布开班。张敏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传承发扬化屋村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全面提升苗绣工艺。要充分认识苗绣技艺对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在继承传统苗绣技艺特长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在技法、花样、色彩等方面进行深入融合,提升文创产品的吸引力,努力打造化屋品牌,树立化屋形象。
村民绣的苗绣产品
黔西市化屋村的苗族人口占比为96.7%,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擅长苗绣手艺。作为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苗绣做工精细、工艺复杂,并因构图美观、民族风格浓厚、色彩丰富而闻名,被称为藏在深山里的“高级定制”。
目前,化屋村开办了民族苗绣、蜡染制作的扶贫车间,充分利用民族手工艺优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现如今,扶贫车间已建成刺绣车间、缝纫车间、蜡染室、设计室、裁剪室、产品展示间等厂房18间,解决当地群众就业30人。此外,苗绣扶贫车间还通过数字化手段对车间生产、销售进行远程直播,积极拓宽销售渠道。
贵州轻工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武斌儒发言
开班仪式上,贵州轻工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武斌儒指出,今日的化屋村呈现出的崭新面貌,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政策支持。贵州轻工职院会将全力办好此次培训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进行产业帮扶,利用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鼓励学生深入基层,感受化屋村民族艺术的魅力。培训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理论和技艺特长,帮助学员提升产品的艺术价值、民族性和现代性。
苗绣培训班的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会珍惜此次培训机会,遵守培训纪律要求,努力学习苗绣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水平,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潘晓飞
编辑刘娟杨韬
编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