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仕达小学第15期阅美读书沙龙共读

伴随着冬日的暖阳,深圳百仕达小学第15期教师“阅美”读书沙龙在冬至这天如期而至。12月22日下午3:30,学校50余名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次读书沙龙。本次沙龙主要围绕熊校长推荐的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格非的作品《人面桃花》展开共读分享。全体老师分成三个大组开展活动,分别由曹竞老师、程尚伟老师、米琳霞老师负责主持与组织。

《人面桃花》简介

这本书是格非曾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江南三部曲的开卷之作。小说讲述晚清末年、民国初年江南官宦小姐陆秀米与时代梦想、社会剧变相互纠缠的传奇人生。格非以他一贯的优雅从容而优美的笔调,将一个女子的命运与近代中国的厚重历史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清末民初那一个风云更迭、急剧变革的时代中,人们内心的困惑、追求和梦想,通过简单写出了复杂,通过清晰描述了混乱,通过写实达到了寓言的高度。全体老师经历了一个月的自由阅读,带着触动与迷惑、感悟与收获,满怀期待地走进了此次的共读分享时光。

伴随着《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这曲温婉的旋律,本期读书沙龙悄然拉开了帷幕。沙龙主要围绕四个话题展开,分别是“说人物之最”、“谈人物之理想”、“聊书名之意”、“解书中之禅”,共同翻开了主人公的传奇人生和那一段厚重的历史。

“说人物之最”

在说人物之“最”的环节中,老师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先回顾了书中的各种角色,然后在小组中分享交流后,小组代表们纷纷走上台……

筠筠、海美、育萍老师认为秀米是一个值得敬佩又很悲情的人物,她这样一个单纯,貌美如花的大家闺秀,却惨遭蹂躏,渴望爱情的她对张季元的情窦初开美好而又纯洁,却不得而终,更让人心寒的是,她被强盗掳走,被迫做了别人的压寨夫人。这样一个美好、善良的姑娘,却命运多舛,实在让人可叹可悲。

华前、魏春老师认为张季元也是个悲情的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每日过着隐忍、艰苦的生活,当爱情与革命的不可调和时,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矛盾,他质疑自己的付出,质疑革命的必要性,很多事情自身无法掌控,结果革命尚未成功,他却悲惨地失去了爱情,失去了生命。

飞燕老师说小东西是最可怜的人,大家都称她为野孩子,母亲对她表现出来的漠然,让人更加心疼他,可是他却默默地、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母亲,最终为了给自己的母亲通风报信而死,倒在了冰冷的水沟里。

思思、魏娜老师则认为喜鹊是最忠诚的人,对秀米的忠诚、对陆家的忠诚,自始而终,她对小东西的好,让人为之动容,在小东西死后还帮他擦净身体、下葬,悲痛地送别……

老师眼中的人物各具特点,一个“人物之最”的话题,不但很有个性地分析了人物的形象和命运,还聊起了故事中的情节和细节,甚至还联系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自己的经历来谈人生和为人处世之道,不得不为老师们的思考的力度和解读的深度而点赞。

“谈人物之理想”

在讨论梳理了秀米人生历程后,主持老师带领老师们聚焦“陆侃、张季元、王观澄、秀米四个人理想”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的话题展开的激烈地探讨。老师们先在小组内畅所欲言,然后一一上台表达自己的观点。谈到四人理想的差异性时,老师们有多种解读,有的说他们通往理想世界的路径不同,有的说他们梦想与现实之间遭遇的困境不同,还有的说他们追寻理想时的欲望不一样。文华、卫梅等老师在谈到人物理想时,结合江南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作品《春尽江南》、《山河入梦》的前前期前后,分析格非是如何通过一家三代人的悲欢命运来讲述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以及反映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社会问题的。

文华和魏春老师几次迫不及待的分享并和老师们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他们敏锐地结合中国的革命历史阐述了四人理想失败的根本原因,他认为他们的失败不仅仅是个人私欲的膨胀问题,更是因为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人心不齐等社会原因导致的,同时他们还对格非落笔于细腻丰满的人物命运,但却呈现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和革命洪流的高超手法表示了高度的赞叹。

台上的老师滔滔不绝,深入解读,台下的老师时而掌声雷动,时而点头称赞,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有豁然开朗之感,大家在彼此交流中产生了共鸣,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聊书名之意”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聊书名之“意义”时,老师们从题目的出处谈到诗句背后的故事,从题目的原意说到它在书中蕴含的含义;还有老师将“人面”和“桃花”分开来解读;更有老师从人类追寻美好的理想过程中,虽不断遇到挫折和困难,然而还是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向着美好那方说起……卫梅老师还谈到,江南三部曲的三部小说书名都隐含着无尽凄凉,《人面桃花》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传递给人一种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苍凉感,而《春尽江南》《山河入梦》,“尽”“梦”无不传递出破碎,尽头、虚幻的苍凉,暗示着三部小说都是悲剧、悲情的……再一次为老师们的精彩分享和解读而点赞。

“解书中之禅”

对于解书中之“禅”,老师们聊到“禁语、金蝉、桑林、荷花、腊梅”,以及人名“喜鹊、翠莲、秀米、小东西……”隐含的喻意。如有老师说,“金蝉”隐喻的是祸患的降临,而卫梅老师则认为,蝉的一生短暂凄苦,要在地下两年才能爬出地面,而在地上的活却只有短短的3-4个月,书中金蝉无不折射出那个时代蛰伏已久想要进行“革命”的仁人志士们短暂的一生……老师们都被这精彩而深入的解析而折服,掌声不断、收获不少。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被围困的岛屿,孤立无援”,“人的心就像一个百合,它有多少瓣,心就有多少分岔……”这些富有沉思意味和禅机的语句,无疑给文章增添了哲人思索的力度和对生命切身感受的肌理。通过老师们富有个性而深刻的解读,真所谓语道破天机,作家格非匠心独运的设计,运用的悬念、梦境、象征、隐喻、惊险、恐怖、空白、推理……在解读中逐渐清晰、明朗起来,老师们对作家格非的敬仰之情更是油然而升。

分享的时光是短暂的,更是愉悦的。《人面桃花》这本书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书中的诗词、悬疑、爱情以及小《红楼梦》之说……也非常值得我们细细地探究,慢慢地畅聊,带着这些思考和疑问我们的共读交流也接近了尾声。

《人面桃花》这本书26万余字,厚重而又丰富,越读越耐人寻味。其中的历史不是波澜壮阔的,不是惊心动魄的,但是历史里隐含的时间和人生际遇足够我们得到启示和感怀。在整部书淡淡的伤感、忧郁朦胧的文字中,在书中瓦缶金蝉的隐喻,“六指”人串起来的谜题以及“草灰蛇线”似的布局中,老师们细细地品读一番,恍若从梦中、从书中走了一趟,一切都似乎豁然开朗又意犹未尽,更可喜的是,思考还在持续中……

在读书沙龙中,熊校长全程参与了交流和分享。他的读书分享很有自己的见解,时常比老师们解读得更深、更富个性。他对于每一个老师的理解和感悟,总是带着欣赏和赞许的笑容认真地倾听者,时不时地交流着、互动着。他在交流中向老师们传达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如,作者格非在写作时,采用是事件发生时的视角,而不是用几十年后或上百年后,现代人的清晰的视角分析和看待人物,所以在他的笔下给了人物更真实的形象,同时,格非并没有使革命者显得更崇高,他真实而深刻地揭示的是普通人物的命运和人性;如,阅读文学作品,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在校长的引领和诠释下,老师们的思考更加深入了,迷惑之处也豁然开朗起来。主持人米老师不禁感叹道:“跟着读书多、读书解读深入而精辟的人交流,不需要书读百遍,就能在他的引领下领略书的深度和广度了。”

从校长的分享中,我们也更加明确了我们共读分享的初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分享中,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中,每个人深深浅浅的理解中,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中,我们对一个人物、一本书的理解就更加的立体而深刻了。老师们毫无保留地彼此交流中,打开我们眼前的一扇窗,推开了我们眼前的一扇门,闻到我们彼此散发的智慧的芬芳,因而我们的视野开阔起来,思想细腻起来,精神也丰富起来。这也正是我们共读分享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帕斯卡尔亦言,

人类是会思想的芦苇,

然而个体的思想不尽然是最好、最全的,

如果经由思想的碰撞,

或许能形成超越个人见解、启迪你我的新东西。

(通讯员:曹竞)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乌鲁木齐哪家好
昆明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bj/1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