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
桃花依旧笑春风。
上海的桃花节正在举办着,今年可惜没有空去看哪怕一眼。南汇并入浦东后,每年春天多了一个好的去处,每年夏天多了一个好的水果——对普通的浦东人来说,这是感受最真切的好处。原来倒没有认真地去想,同在一个城市,近在咫尺的地方竟然有那么美的桃花。由此可见,我们可能在不经意之间,错过了多少身边的美。
桃花,最容易让人想起红颜二字。既娇,且艳,又美。盛开的时候,被春光宠爱,被蜂蝶缠绕,被众人赞美。但是它又弱不禁风,轻瓣薄蕊,一场风雨,落红满地。所谓“落花流水春去也”,常常指的就是桃花。红颜就是美女,能得到美女的宠爱,也就叫走“桃花运”。人们对桃花的感觉很纠结,就像中国人对红颜(美女)也很纠结一样。
美女,一方面人们都喜欢,“宝宝念诗”说过,美女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一方面又说红颜祸水,仿佛男人做了坏事,罪孽都在女人那里。花谢之后随水流淌,所谓“落花流水”,本来是一个自然现象,不知道何时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同样是随水飘零,有人说:“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写得好美,好让人向往桃源世界;有人说:“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骂得很凶,似乎随波逐流是桃花自己的选择。不说那么多是是非非了,今天来欣赏这首诗。
这首诗,有人说是一个花花公子从良的故事。不过我宁可相信是一个才子佳人的苦尽甘来。唐代,有一个叫崔护的青年书生,容貌英俊,文才出众。有一年来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名落孙山。由于距家路途遥远,便在京城附近找了一个地方住下,准备来年再考。清明前夕,他一个人去南门外郊游,遇到一户庄园,园内花木葱茏。走了半天的崔护口渴,敲门讨水喝。有位年轻姑娘出来开门,让他进去坐下喝茶。姑娘自己一个人靠着盛开的桃树,静静地立在那里。“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此美景美色,一定在崔护这个不得志的书生心中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最难消受美人恩”。一滴水,一口茶,“无意”中掉落的一个罗帕,暗暗馈赠的一支玉簪,几锭银两,或者千里相寄的一包茶叶,在古代都是信物,都能成就一段浪漫。果然,这个故事没有停留在“人面桃花相映红”上。
一年后,崔护忽然思念起她来,直奔城南外。风景一如既往,但是大门已上了锁。惆怅之中,崔护便在门上题了这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过了几天,鬼使神差的他再次来到这里。听到门内有哭的声音。扣门询问,有位老汉走出来说:“你是崔护吗?”答道:“正是。”老汉流泪说:“您害死了我的女儿。我女儿自从去年以来,经常神情恍惚。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时,见门上有题字,读完之后,进门她便病了,数日茶米不进已经死了。这不是您害死她的吗?”崔护五雷轰顶,十分悲痛,请求进去一哭亡灵。崔护抬起姑娘的头,哭着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不一会儿,姑娘竟然睁开了眼睛……接下来的故事不说也能知道了。
抱得美人归的崔护,用心读书,终于考取进士,并派到岭南就是广东一带做官。位居要职的他为官清正,深得民心,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给孩子讲这个故事吧。一首短短的四句诗的背后,是一个相遇相思、相思致死、死后还魂、完美团圆的故事,真是千古美谈。
最后还是回到上海的桃花节,已经开园迎客了。尽量抽空去看看,前年桃花节的时候,我在那儿听到一句话,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不要以为来日方长,其实你一辈子只能看到几十次桃花。醍醐灌顶,说得太透彻了。只是不知道能遇见让你怦然心动的、与桃花争艳的“人面”否?那就看缘分了,是不是?
===========================================
宝宝念诗-韩可胜baobaonianshi以当代情怀,看古代诗词;以“美诗+美图+美文”为特色重新发现经典,带孩子和父母念诗。感谢您小孩得白癜风能治愈么北京中科医院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