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春天,

上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各位看官,看过《西游记》吗?还记得的都是童心犹在,记得把文章看完,今天的福利在后头。还记得“齐天大圣”第一次犯的是什么错误吗?是在第五回,这泼猴偷了蟠桃园,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

(想象中的蟠桃园)

《西游记》这样写蟠桃园的:“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初来乍到的猴子不领市面,土地公公告诉他,园里一共三千六百棵桃树。三千年一成熟的,人吃了体健身轻。六千年一成熟的,人吃了长生不老。九千年一成熟的,人吃了与天地齐寿。

按道理,天上什么东西没有啊!但果园就一个蟠桃园。王母娘娘宴请各路大神,也只吃桃子。神话是人编的,还别说,世上的水果千千万,如果要选一种中国人最喜欢的水果,非桃子莫属。只有桃子跟“仙”联系在一起,只有仙桃,没有仙李、仙杏、仙荔枝、仙葡萄、仙西瓜,是不是?中国人的理想国叫“桃花源”,也是以桃花为标志的,是不是?唐代大书法家、中国狂草第一人,也是著名的“饮中八仙”之一,张旭,曾这样追逐过桃花源。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面若桃花,真是赞美人)

俗话说,“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睡死人”,意思是说,桃子滋养人,杏子吃多了会伤人,李子吃多了会死人。杏和李,暂且不说,总之桃子是不坏的。岂止不坏,而且最好。所以,唐僧饿得哇哇哭,孙猴子就翻个跟斗,给他摘一堆桃子回来。唐僧抱怨说,徒弟啊,怎么又是桃子?孙猴子说,岂不闻“桃饱人”,桃子可以吃饱,叫“桃饱”——注意,不是马云的淘宝。不但能吃饱,还能长寿,所以叫“寿桃”,别的水果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坦白的说,我也酷爱桃子。最喜欢的是硬而脆的桃子。小时候吃的都是毛桃,个头小不说,长不到甜的时候就摘下来吃了,总是又青又涩。平原地区有一种五月桃,又大又红,偶尔吃过一两次,真是世间的美味。还傻乎乎的种过一次桃子。念小学时,在放学路边发现一棵桃树苗,拔起来,栽在门前的菜地边。这玩意很快就长高长大了,老爸嫌它遮挡了阳光,一次次将它裁叶截枝,它一次次顽强的重发新芽,后来老爸将它斩首——年幼的我多么期待它能复苏,可是它终于未能复苏了。原本,山里的桃花,一定会有她迟到的美丽: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古人结个义有要到桃园)

写桃花的诗歌很多。桃花灿烂而美好,给人很多美丽的遐想。“宝宝念诗”中念过这首诗,这首诗源于一个美丽的故事:

题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子好吃啊)

今天念的这首是唐代诗人高蟾写的。他高考落榜,写一首诗给他的本家,礼部侍郎高湜(shí)。侍郎是个官名,相当于副部长吧。但考虑古代只有几个部,所以当时的副部长比现在的部长还值钱。高蟾写了这首诗给高副部长,说,天上的碧桃用着仙露浇种,日边的红杏倚着云彩而栽。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边,不必去向春风抱怨花不开。意思是自己时运不好,位置不佳,所以没有考中,也不用抱怨了。不抱怨吗?明明是在抱怨。好在这位老兄第二年就考中了。

这首诗,跟“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高蟾和苏麟,通过两首诗,都找到了自己的“春风”和“阳光”,马上就如愿以偿了。所以,人生再努力,再有本事,找到“春风”和“太阳”还是最重要。

(吃桃子,讲猴子)

春天,我们的桃花诗会开始了!

在带孩子念诗的时候,最担心的是急于求成,急于表现,急于显摆自己孩子多么多么厉害,几天就可以背多少多少的诗。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三百首,十年,一年三十首,平均两个星期一首。关键不是多,关键是坚持,是经常复习。教育是一场长跑,比的不是起跑速度,比的是稳健,比的是耐力和持久。还有,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念诗,在敬亭山里念“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镇江念“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在桃花园里念桃花,在荷花池边念荷花。

时间:上海桃花节期间(具体待通知)

地点:上海桃花节大团桃园(具体待通知)

参加者请添加以下







































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bj/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