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绣被称作“指尖的艺术,心灵的花朵”,它是一项深植民间的古老技艺,承载着文化记忆,如今已渐成彩云之南的文化新名片。
12月18日,丝路云裳·云上昆明民族时装周将在昆明新迎新城和公园同时拉开序幕。而此次民族时装周期间,作为参秀企业之一的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将携带充满民族特色的彝绣产品登上T台竞技,为观众带来一场精美绝伦的视觉盛宴。
“巧绣娘”“绣”出的民族文化传承路。受访者供图
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公司来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自古以来,当地彝族群众就有精于刺绣的传统。年6月,祖传四代彝族刺绣手艺的罗珺决心用彝绣传承彝族文化,罗珺创办了咪依噜公司。
作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巧绣娘”,罗珺熟练掌握着彝族刺绣挑花、扎花、剪花、平绣等多种绣法。创业之初,她凭着一股子热情,带领着身边的几位绣娘,成功地把自己平时绣出的传统彝族服饰送进了市场。
然而,在罗珺看来,把传统彝族服饰送进市场,只是自己迈出的第一步,离自己传承彝族文化的目标还是很远。于是,她在思考,如何才能把传统产品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
随后,罗珺开始了走访调研。在调研中,她发现当地彝家妇女擅长刺绣,但绣品大多只能符合自我消费。因为彝绣虽然绣工精细,但是追求色彩鲜艳,喜欢满绣,而现代人喜欢更素雅的产品。
于是,她决定将“传统+时尚+典范+精品”的价值主张,产品在保留彝族传统特征的基础上,糅合现代时尚元素,进行大胆创新。在罗珺和绣娘们的努力下,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各类彝绣系列产品、文创产品有20多种,并通过多种渠道远销到全国各地。
年,罗珺带领制作的作品彝族手工刺绣桌旗和餐垫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年,“蝶恋”系列产品荣获当年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在年南博会期间的“丝路云裳·昆明民族时装周”楚雄彝族服饰专场秀上,罗珺的公司也有9套彝族服饰走上T台,让人印象深刻。
走进大姚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公司绣房,你会看到这样一番景象:一缕缕神奇的彩色丝线在绣娘们的指尖来回跳动,一幅幅颇具民族特色的图案渐渐“鲜活”起来,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绣品映入眼帘,服饰、鞋子、包头、围腰、马甲、枕头、挎包、荷包、钱夹、记事本……
如今,咪依噜出品的彝绣服饰不再是“叫好不叫座”的民族传统工艺品,而成为了“既走得了秀场,也进得了市场”的高端产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咪依噜”文化品牌。
而罗珺个人也被授予“云南省云岭首席技师”“云南省刺绣工艺美术大师”“云南省云岭技能大师”等称号,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全国人大代表。
在获得这些成就和荣誉后,罗珺又在思考一个问题,该如何让彝族刺绣成为当地彝族群众脱贫致富法宝呢?对此,她还通过自己创立的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公司和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致力于彝族刺绣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刺绣技能培训。
目前,合作社建立了线上销售渠道,生产规模和销售区域不断扩大的同时,辐射带动全县12个乡镇及周边县市绣女多人。大姚越来越多的绣娘靠着一双巧手,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古老的刺绣技艺在不断传承发展,也成了当地彝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罗珺对这句话感触颇深,她认为彝族刺绣传承着民族文化,让人们记住浓浓的乡愁,也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