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是大饱眼福,看到了很多以前没看过的挑花样式。”9月27日,黄梅县“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黄梅挑花成果展”在该县文化馆举行,一幅幅精妙绝伦、制作精美的黄梅挑花作品,让前来参观的王海燕女士赞不绝口。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是在黄梅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工艺,发展成熟于宋元时期。历经数百年传承发展,黄梅挑花形成了题材内容丰富,品类繁多,构图繁复精巧,布局匀称妥帖、色彩明丽绚烂的特征,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和文化韵致。年5月入选第一批国家非遗保护名录,被誉为“立体的中国画、无声的抒情诗”。
本次展出的30多个类别余件作品,风格多样、技艺精湛。样式从传统的妇女头巾、男人腰带、布鞋等,到现代的窗帘、桌摆、壁挂、靠枕、围巾等;图案从传统的龙凤、花鸟、人兽、虫鱼、器具等,到黄梅禅宗祖师传说、黄梅戏等非遗文化,更加别致、新颖。
据悉,此次活动由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黄梅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黄梅县民间文艺家协会、黄梅县文化馆、黄梅县黄梅挑花行业协会共同承办。活动中还拟订了黄梅挑花工艺级别评定标准,为黄梅县挑花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继承与创新发展”探索可行路径。
“希望通过今天的展览,既全方位展示我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推动黄梅挑花的传承与保护。”国家一级作家、原湖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周濯街说。
为更好的保护黄梅挑花这张国家级非遗名片,黄梅县委、县政府按“保学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专门制定了保护传承发展规划。县妇联和劳动就业部门联合开办黄梅挑花工艺技术培训班,帮助更多的妇女学会挑花技艺。县文化局搜集黄梅挑花的历史传承、艺人信息、挑花图案等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建档存放,出版了《黄梅挑花》一书。县文化、教育部门还让黄梅挑花走进校园,教授学生黄梅桃花知识,让挑花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该县还大力发展“挑花”产业,开发窗帘、壁挂、地毯、画匾、服饰等挑花产品10余类多个品种,年产值近1亿元,黄梅挑花产品畅销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部分产品还走出国门,销往日、韩等20多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