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顺:一个金宝圩鱼米养育的“水阳佬”,一个“不务正业”、揣着一叠国家级省级艺术头衔证书和获奖证书的农民,一个以稿费养家、发表了多万字传奇故事通俗小说、出版多部作品集的自由撰稿人。现每天会为大家带来一一陈金顺的《魅力水阳民间传说录》中的精彩内容,望读者赐教赐稿。
·水阳民间·生活·民俗故事·
水阳境内物产富饶,风景秀丽,历代民风纯朴,乐善好施,自古以来,水阳人以聪慧、诚实、热情而闻名一方,为此,民间流传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下面我们所选的几则故事,有的赞扬好人必有好报,有的告诫人们做事不可贪心,有的却体现了当地各类奇异的风俗、民情......这些故事虽然年代久远,但今天读来,对我们了解水阳的民风民情,仍不失有一定的价值。
天降桃花运
清咸丰年间,水阳街上有个年轻人叫段景清,开了一家小吃铺,门面虽然不大,但经营得却也颇为红火。
段景清从小失去双亲,全靠邻里帮助,东家一口汤,西家一口饭,把他抚养成人。段景清是个知恩不忘的人,谁家有个难处,他总是慷慨相助,甚至外地来的叫花子,他也留吃留住,临走进还赠钱捐物。一时间,段景清美名远扬,人称“段小善人”。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且说这一天傍晚,段景清正要关门打烊,忽见一个穿着破烂、蓬头垢面的老头,跛着一双脚,背着一个包袱,拄着一根拐杖,蹒跚着径直朝他走来。那跛足老头来到段景清面前,双手抱拳作了一个揖,问道:“敢问阁下可是段小善人么?”
段景清显得有几分不好意思地回答:“在下正是段景清,浪得虚名,岂敢称善人。老人家有何赐教?”
“哈哈....谁知那跛足老头听罢,拍掌大笑,顾自说道,“好了,好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下子小老儿我有安身落脚之处了!”
说着,那老头丝毫不客气地闯进店内,在临窗的一张桌子旁坐下,就像进了自己的家里一样,高喉大嗓地吩咐段景清,又是要酒又是要菜。段景清丝毫没有息慢,按那老头的吩咐照办。
那跛足老头好大酒量,一碗接着一碗地大口喝酒,狼吞虎咽,不消片刻,风卷残云似的把一桌菜全扫荡得一干二净,就连桌角丢下的一片菜叶也拣进嘴里咽了下去。
跛足老头吃饱喝足,吧嗒了几下嘴巴,就躺在一张椅子上,美美地喝起茶来。他一边喝茶,一边慢吞吞地问段景清:“你为何不问问我是干什么的,吃饭后有没有钱给?你为啥待我这么热情?”
段景清笑道:“老人家,来者都是客,我当然要热情相待,岂有论人身份贵贱之理?您若是暂时没钱,我也不会计较的,谁出门没个难处?就是没钱,也权当交个朋友啊!”
跛足老头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时,他告诉段景清,他是个乞丐,因近来感觉年老体迈,四处颠簸已力不从心。他来到水阳街上,听人说段景清的善名,特赶来寻个安身之处。段景清听了,诚恳地说:“您老若不嫌弃,就在这里长住下去,有我吃的,少不您一口喝的。”
“好!”跛足老头十分高兴,当晚就歇宿在段景清的店内。
第二天早上,段景清忽然发现睡铺上不见了那个跛足老头,寻到堂前,只见店门大开,店内所有值钱的东西被席卷一空。他不由得大惊失色,这才明白遇上的乞丐老头,竟是个窃贼!
段景清正叫苦不迭,驀地发现那跛足老头的一个包袱遗失在店内,分明是那老窃贼走得匆忙,把包袱忘在这里了。
段景清拎起那个包袱,掂了掂,觉得挺沉,不由得心生疑窦,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崭新的蓝布褡裢袋。他把褡裢袋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少说也有百多两。在褡裢袋的夹层里面,段景清还发现一扎名帖(如同现在的名片)。从这一扎相同的名帖上,他得知这褡裢袋的主人名叫屠天啸,是芜湖县城“恒发”店铺的大老板,专门做绸缎生意的。
这当口,段景清虽然心疼店内被窃,却更记挂着那位失去许多银两的屠老板,他决定亲自去芜湖送还褡裢袋。好在段景清独身一人,无牵无挂,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没什么好打点的,说动身就动身了。
傍晚时分,段景清便到了芜湖县城,按照名帖上的地址,很快找到了“恒发”店铺。那“恒发”店铺的门面很大,顾客颇多,几个伙计正忙里忙外。
段最清走进店内,有个伙计满面笑容迎上前问:“客官是来买绸布的?”
“不,我是来找你们家屠老板的。”段景清说了来由。
伙计听了,对段最清不由得肃然起敬,忙答道:“我们老板有事外出了,好在我们老板的小姐屠三娘子在内屋,我这就给你去通报。”伙计进了内屋不久,从里面走出一位姑娘来,看上去也就十七八岁的模样,窈窕身材,身穿一件半旧品月纱女衫,藕色丝绸裤子,眉似春山,目如秋水,面如桃花,十分秀丽。屠三娘子见了段景清,不知怎么回事,忽然间粉脸红,羞答答地垂下头来,低声说:“原来是贵客来到,有失远迎,不望恕罪!”
说着,就吩咐伙计把段景清迎进内屋的客厅坐下。
接着,屠三娘子又招呼人摆酒上菜,热情款待段景清。
因为天已晚了,段景清被留在这里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因为惦记着自己小吃铺的事,就告辞,谁知那屠三娘子再三挽留,不肯放他走。她说:“段公子,我父亲此番外出,多则七天,少则三天,一定会回来,你无论如何得等他老人家回来了才能离开。”
那屠三娘子寸步不离他左右,并告诉他“恒发店铺在外地各处还有几家分店,同时,她还捧出一大堆账本让他查阅。店内大小伙计碰到段景清无不对他恭敬有加。这一切,让他十分纳闷:这屠三娘子为什么对自己如此亲近,那些伙计对他又为何如此恭敬呢?
过了两天,段影清正独自一人在室内闲坐喝茶,只见屠三娘子笑吟吟地走了过来,向他说:“我父亲回来了,他要见你!”
屠三娘子领着段景清来到后院,后院有座高大的假石山,旁边有条石凳,上面坐了一个老人。这老人穿戴整齐,手里拿了一把纸扇晃动着。段景清看着那老人有些面熟,仔细一瞧,顿时呆住了,讷讷地说:“怎么....是你?”
那位老人正是那个跛足的的乞丐老头,老人仰面哈哈大笑,爽朗地说:“怎么就不能是我?段小善人啊,你能从水阳赶到这里,老夫十分高兴啊,你真是名不虚传啊!”
说着,屠天啸举起手来击了三掌,倏地从假石山后面转出几条汉子来,连同屠天啸共七人,“扑通”一声,齐齐地跪在了段景清的面前,异口同声地说:“叩拜主人!”
段景清见状,顿时慌得手足无措,说:“你们这是为何?”伸手要拉他们起来,谁知这些人都跪在地上一个劲地流泪,谁也不肯起身。
站在一旁的屠三娘子,也缓缓地跪在了段景清的面前,眼里滚出两行晶莹的泪珠。她哽咽说:“段公子,我父亲他们有事求你,你若不答应,他们死也不肯起来。”
“有什么事,只要我能办到的决不推辞,何需如此重礼,岂不折杀我了!”
段景清说着,也跪在了众人的面前。
屠天啸握着段景清的手,颤声说:“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实话告诉你,我是这家店铺的老板,可真正的身份是个江湖大盗——这不,我身边这些汉子都是我的好兄弟,个个能飞檐走壁,身轻如燕....”.
段景清听了,呆若木鸡。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屠天啸原是化名,他真正的名字谁也不知道。他本是丐帮中的一个头子,后来学会了偷盗绝技,并结识了其他六人,结成异姓兄弟。由于屠天啸年长,成了他们的老大。这七人纵横江湖,劫富济贫,大小案件做下了上百起,官府一直没有捕捉到他们。但屠天啸等人心中明白,他们总有一天不得善终,为防牵连家中妻小,特地开了“恒发"店铺,把家里人都安排在店里,做些正当的生意。
屠天啸和他六兄弟,为人都慷慨仗义,自开了店铺以来,一直利用所赚得的钱,周济穷人。“恒发”店铺越做越大,就在外开了许多分店,都以好善乐施而扬名一方。
不久前,屠天啸和他的兄弟前往豫州,劫了一位郡王的不义之财,谁料此事牵连到当地一位姓孙的清官。这位姓孙的清官在任期间,一直清正廉洁,爱民如子,一心为百姓造福。屠天啸这个案子犯下后,朝廷限他一个月内破获此案,否则以通匪之罪问斩。眼看期限将至,当地百姓心急如焚,纷纷东奔西走替他打听盗贼线索。因不知内情,百姓们都诅咒这可恶的盗贼坑了大家的好官。得知这些情况,屠天啸等人深感不安,想不到竟害了一位人人敬重的清官。于是,七个人决定投案自首,使孙知府能继续为老百姓造福方。
屠天啸也明白,他们此去决无生还之日。使他牵挂的是,他这一走,唯一的女儿屠三娘子生性柔弱,日后身靠何人?店铺中的事务又能托付给何人承担呢?
七个人最后决定去民间寻访一个心地善良懂得经营生意、且能够忍呼负重的年轻人,来做“恒发”店铺的主人。他们觉得,恒发店铺家财万贯,没有可依赖的人主事,岂不被歹人吞没?同时,也只有选出这样的人,屠三娘子的终身才有依托,其他人才有牢靠的归宿。于是,七人分头出去,四处寻访他们目中的理想人选。
屠天啸从手下一个乞丐人口中得知,水阳街上有个叫段景清的年轻人,为人乐善好施,人称段小善人,是理想的人选。屠天啸便以乞丐的身份,去了水阳街上,对段景清的身世以及平日的为人处世做了详细的调查,然后他又亲临小店,对段景清考察了一番,并故意窃走店中值钱的东西,又丢下银两。他想,如果段景清是个心地忠厚的人,一定会去找他归还银两,到那时,他便想法留住他,把一干重任托付给他。
屠天啸把事情向段景清全盘托出以后,说:“段小善人,小老儿知道这样做尚有欠妥之处,但事出无奈,还请你见谅。愿你能够接受我等兄弟的嘱托!”
段景清早已被他们那股豪侠之气所震撼,说:“屠大侠,在下决不辜负你等嘱托!”
半个月后,段景清接管了“恒发”店铺,往返于芜湖、水阳两地,广布善缘,接济贫穷之人。段景清娶了屠三娘子,别人都说是天降桃花运,其实,那是我们水阳人的诚实和真情赢来的呀!
陈金顺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