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今天起《教视新闻》正式推出《“扶贫大业“育”见湖南”》系列报道,聚焦湖南教育系统精准扶贫成就。
花瑶挑花结出幸福果
花瑶挑花是邵阳隆回县瑶族女子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当地瑶族妇女因为传统筒裙上装饰有艳丽的挑花又被称为“花瑶”。
在当地几乎每一个花瑶妇女都会挑花,这块小小的绣布与瑶族女子的一生连在了一起,每一件挑花作品,其实都是一个花瑶女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如今,在湖南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花瑶挑花为当地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机遇,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花瑶挑花”变身文创产品
花瑶挑花裙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由于花瑶挑花花费时间长,且花瑶裙本身价格昂贵,很难在市场中推广,这项极具特色的非遗面临传承难题。
精准扶贫,从年开始,湖南大学先后邀请7个国家位设计师,组建“花瑶挑花”文创设计团队,建立花瑶文化展示基地和挑花设计工作坊。
工作坊针对花瑶挑花、隆回滩头年画等非遗项目开展联合创新,在保持花瑶传统挑花的基础上,大胆地在构图、色彩、题材、功能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将具有花瑶特色的元素融入日常用品中,先后开发文创产品余款。
杨了花的新生活“开花”了
一度几乎失传的技艺,经过创新后成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法宝。
白水洞村杨了花家里原有5口人,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金银花。前两年,杨了花家庭遭遇意外,这让原本贫困一家变得更加艰难。湖南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负责人主动找到她,教杨了花全新的挑花技艺。
如今杨了花已经搬进了新房,她靠自己的双手,帮家里添置了新家具新家电。在帮扶工作队帮助下,杨了花进了舞蹈队,还开起了民宿,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扶贫,从娃娃抓起
在湖南大学的帮扶下,白水洞村年正式退出贫困村序列。湖南大学驻白水洞村帮扶工作队还把扶贫触角延伸到当地教育。
针对面向7至12岁的孩童,湖南大学研发了《挑花高手成长记》APP,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数纱、下针、走线,在接受美育的同时,传承花瑶文化,工作队还对白水洞小学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湖南大学自年起承担对口隆回县定点扶贫任务。7年来,开展各类扶贫项目67项,投入资金余万元,帮助争取项目资金、招商引资近2亿元,培训基层干部、技术人员余人次。扶贫项目连续三年入选教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湖南大学驻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白水洞村
帮扶工作队队长康添慧
教育扶贫是我们切实阻断这个贫困代际传递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这些工作,让这些小孩子获得更多的一些知识,从而转变他们原来的一些传统观念。
记者刘剑峰版面编辑
刘洋责任编辑
陈玮文章推荐?8月9日起可查高考录取状态如何查询看这里!!!?长沙中考成绩今晚可查!8月4日起填志愿!这份说明请收好!(内附查分通道)?没“钱”途?被考古“九大门派”宠成“团宠”的留守女大学生,北大“声援”也来了!
更专注更专业
湖南教育电视台携手奋斗奔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