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费时间挑花眼鸡娃路上如何打赢

小爱絮语:小爱敢断定,几乎很少有妈妈不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小爱的朋友中每周两到三个的是常态,甚至还有一口气给孩子报了七个兴趣班的老母亲,每周都带娃奔赴在兴趣班一线上。但你为孩子挑选的兴趣班真的适合孩子吗?孩子们最后都坚持了下来了吗?当孩子对兴趣班失去了兴趣是应该放弃还是坚持?来看看

红旗煮妇在多年的兴趣班之路上有哪些育儿心经可以听。

文、图/

红旗煮妇

“上个兴趣班简直就像在打仗!”常听到身边妈妈们这样抱怨,每个周末不是带娃上兴趣班就是在去上兴趣班的路上,一个班儿赶着一个班儿,急急忙忙跟打仗似的。

的确,我也深有体会,要是碰上娃状态不对,唧唧歪歪,双方对怂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可怕的是,兴趣班这活儿不是十天半个月的事儿,而是一场持久战,费钱费时费力更费心。要不要报兴趣班、如何报兴趣班、报啥兴趣班,就像一个个矗立在鸡娃路上的战斗堡垒,等待着妈妈军团披荆斩棘逐个攻破。作为一个七岁男娃(名曰萌仔)的中年老母,在这场战役中,也多少有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交流。

为什么要报兴趣班?

战略:从“通识”出发,成为一个拥有好奇能力的人

“为什么要报兴趣班?”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重要,是个战略问题。战略目标一旦清晰,战术行动自然明确。生活中,大家报兴趣班的目的各有不同。简单归纳,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是让孩子开拓眼界,激发潜能,培养兴趣爱好。

?是为升学或者出国做准备。

?是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送进兴趣班全当托管。

?是随大流不掉队,大家都报,咱也报。

我给萌仔报兴趣班的目的贴近第一条,但个人觉得用培养“通识”更准确。

初识“通识”这个词,是在《变量》作者何帆老师的读书俱乐部中了解的。简单说,就是个人思维和知识底层架构,能够穿透知识提取智慧,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有效沟通能力、价值辨别能力和洞察世界能力。

这对我有所启发,培养孩子通识教育同样很重要。虽然目前国内外对通识教育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但我个人比较认可的是参考哈佛大学通识教育体系及IB国际教育体系,把儿童通识分为科学、人文、艺术以及情绪管理四大学习领域。

当然,通识培养不是几个兴趣班就能解决的。它的根基是基础知识的体系化学习,但接触新领域、获得新认知来也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萌仔就读的公立小学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比较扎实,但相对刻板。我希望能通过兴趣班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补充,特别是在艺术和情绪管理领域能有更多实践机会。

其次我希望能培养孩子好奇心,使其成为一个精神上更加完整有趣的人。

反思自己的成长,长期体制内较为单一的工作节奏和环境,养成了相对固定甚至有些僵化的思维模式。工作时感觉不明显,但全职在家后,忽然发现自己竟然是个很无趣的人,除了工作那摊事儿,其他的都不懂,最可怕的是有时候对啥都提不起兴趣。好在后来我“找到了”瑜伽,但这个艰难的历程让我深切感受到,活有意思有时比活得有意义更重要。

所以,在培养孩子这件事上,除了考试毕业升级打怪,长大后能自给自足外,我更希望他拥有对生活好奇的能力。正如有人说,“一旦你拥有好奇的能力后,一辈子中的不同时段总会有让你感兴趣、让你激动的追求和话题,日子不会过得枯燥,能最大化一辈子的幸福感。”

该如何选择兴趣班?

战术:一个原则,两个标准,三个范围

孩子的兴趣就像天气,说变就变。各类兴趣班也如雨后春笋,应接不暇。很多妈妈不禁头疼,该如何选择兴趣班呢?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战术是“一个原则,两个标准,三个范围”。

一个原则:根据通识目标选择兴趣班。

我上兴趣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培养通识,所以我把挑选范围主要划定在通识教育“科学、人文、艺术、情绪管理”四大学习领域,并进行适当补充。

比如,针对科学领域选择了乐高机器人,艺术领域选择了绘画,情绪管理上选择了马术。人文方面,我希望更多的通过阅读和旅游来实现。此外,还报了英语和冰球(英语是认知世界的工具,冰球是团队型体育项目,希望能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在我看来,划定范围逐个精选的好处就是少了“挑花眼”的困惑和麻烦,而且体系化选择兴趣班能更加聚焦,有的放矢。看似独立的兴趣班“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不论光亮大小,希望多少能在娃成长路上管点用。

两个标准:我准备好了,孩子也喜欢。

兴趣班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更重要的是家长陪孩子一起完成的成长挑战。很多时候兴趣班坚持不下去,其实是我们没有准备好,甚至事先打了退堂鼓。这点我教训非常深刻。

萌仔从小就喜欢玩水,四岁左右家门口开了个亲子游泳班。第一次试课他就不肯上来,我也觉得挺好玩儿就交了钱。开始我和他都乐在其中,但时间长了每次都要陪下水一泡就是45分钟,课程结束还要洗澡洗衣服一堆事儿,要是碰上生理期,更是尴尬。

随着萌仔训练难度的加大,上课频率要求更高,我嫌麻烦也就没有坚持下来。结果钱花了一大把,游泳还是没学会。事后反思,其实新鲜好玩的东西孩子都很容易感兴趣,但能否坚持下来,关键看家长。当初要不是我当初仓促上阵,没有考虑周全,估计也不会让白花花的大洋就这样打水漂。

所以选择兴趣班家长首先要做好准备,除了能跟孩子在共同学习中一起体验到快乐,要是还能稍加指导交流就更好了。后来我就吸取了教训,比如在艺术领域,没有选择热门的乐器类,而是报了画画。

首要的考虑是,萌仔爷爷是画画的,生活中和孩子可以随时交流。兴趣班后,他也能和老师及时进行对接反馈。萌仔学画也几年了,虽谈不上颇具天赋,但一直坚持得不错。不久前,我们挑了一些他的作品做了一本画册送给萌仔当六一礼物。有了肯定和激励,孩子劲头更足了,说以后也要像爷爷一样开画展。

其实,生活中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身边凡是能学出来的,极少有“棒槌”父母,大都是父母在这个领域有所了解,或者至少是有兴趣有精力能跟着学,陪着学,更有甚者乐于钻研,成为菜鸟中的“专家”。

所以,无论报什么兴趣班,咱都要想清楚,我对这件事有没有准备好,只有家长准备好了,才能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和他携手克难,只有把兴趣班看成一艘带孩子一起出发的小船,它才不会成为压得咱和孩子喘不过气的石头。

第三就是范围:在经济能力、时间和距离允许范围内。

首先是金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兴趣班的确是烧钱。不久前看到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cx/76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