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江北丨葛塘的花船花轿花担成了南京

"

从前,居住在南京江北地区长江边的百姓靠水吃水,主要依赖芦苇荡中划船撒网捕鱼、虾为生。冬天闲时业余生活单调,“土秀才”们把水上的捕鱼场景扎成岸上的花船,配上词曲,又唱又跳,成为民间庆典表演的节目。历经演化和发展,又出现了接新娘的花轿和挑五谷的花担。

有着多年历史的民间表演艺术,在江北新区葛塘街道至今还盛行不衰。过去只能在过年和佳节才能见到的“三花”表演,如今在葛塘街道社区纳凉晚会上都能见到。传统民间文艺,群众自然喜闻乐见。因为传统,所以传承,深得地方政府重视。去年,“三花”表演申报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获准。

“三花”即是指花船、花轿、花担,葛塘“三花”表演就是将其连为一体的组合表演。花船、花轿、花担其各自形成的历史与年代虽然不同,但它是人们劳作方式的艺术再现。花船舞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是长江边特有的民间艺术。表演时,船舷系在乘船者身上,表演者随着锣鼓做摆、荡、游以及旋转、颠簸的舞蹈动作,犹如水上跑船时的情景再现。撑篙人手拿彩篙轻摇浅荡,意为撑船,同时演唱船歌号子。如今则老调新编出颇具时代色彩的新歌词。

轿子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大概自夏禹时便已出现,是达官贵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后来的民间婚嫁等亦沿用制作精美的轿子迎娶新娘,其表演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平抬、闹抬、戏抬等三种。抬花轿者一般为四人组或八人组,轿前、轿后各半,并配有彩旗、唢呐、铜锣、高灯等随轿而行,行进中要求步调一致、行动统一且动作滑稽逗人捧腹为上佳。

一对花竹篮,再加一根竹扁担,即为花担,又称挑花担。花担舞更是流传久远,用一对花篮来表达喜庆吉祥。年末岁首、喜庆节日等活动中多有此表演项目,表演者多为年轻貌美的姑娘,挑着花篮,走着碎步,尽显婀娜多姿。

说到葛塘的“三花”表演,那就不能不说说表演“三花”的麒麟民间艺术团团长徐桂香,她牵头组织的麒麟艺术团现在有多人。徐桂香今年68岁,丈夫汤业忠也已年过八旬。他们年轻时就开始表演“三花”,现在节目编排、撰词、道具的制作都出自他们之手,为此他们还荣获“南京市非遗优秀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街道集中组织文化团队进村(居)巡演“,三花”每到一处,热闹一方,深受当地居民们的喜爱和追捧。

"

来源

新江北报记者张兴荣

编辑

新江北报融媒体中心吴杰

责编

曹春燕

责校

唐肖春

[版权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侵权处理]部分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可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cx/8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