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党建引领千年古镇民俗文化焕异彩金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12月18日,桐城市孔城镇中心社区民俗文化表演队代表该市参加安庆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艺术化宣讲汇演,表演队的快板节目《党绘宏图启新程》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桐城市孔城镇距今已有多年历史,镇区南端长达米的孔城老街是目前江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的一条老街。明清至民国民间戏曲文化相当发达,素有重大节日唱连台大戏的传统习俗。“一甲咚咚锵,高跷带五猖……八甲不顾羞,出个老悠秋……十甲人真榷,出的是抬阁。”孔城老街《十甲歌》中蕴含了十种诙谐有趣的非遗民俗文化节目,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已经失传了整整70年。

“把非遗节目恢复起来,让民俗文化重现异彩,成为古镇的一张靓丽名片。目前,镇党委正积极组织村级领办党建创新项目,认真精准施策,注重有机结合。”桐城市孔城镇党委书记高光柏介绍。

该镇中心社区党总支根据村情实际,量体裁衣,挖掘精神资源,在党建引领传统民俗文化上做文章,积极联络组织社区热爱民俗文化的一批老人“出山”,同时把热爱文艺表演的中青年组织在一起,组建孔城镇中心社区民俗文化表演队。其中,社区85岁“老文艺”王宜文老人在桐城市文化馆的扶持与指导下,根据记忆恢复了《十甲歌》中“悠秋”等表演道具,拟在元旦与春节期间恢复演出,让水乡古镇民俗文化奇葩重现光彩。

“我们中心社区在民俗文化表演这块有传统历史,我们绝对不能让民间艺术在我们这一代流失,一定要把它恢复起来,传承下去,这样对子孙后代有交代,也能让我们社区的文化生活‘活’起来。”党员、中心社区文艺表演队队员张光龙感慨地说。

目前,“悠秋”初坯已经扎制“出笼”,正在紧张练习,让未曾见过这一非遗道具的居民大开了眼界,也将让这一非遗文化重现魅力。

据了解,目前孔城镇已恢复的民俗文化节目有:舞龙灯、十番锣鼓、打莲湘、打腰鼓、扇子舞、悠秋、划旱船、挑花篮、车厢轿以及黄梅戏选段、快板等。中心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鹏介绍,这些节目将登上今年社区首届农民春晚舞台,届时将让古镇民俗文化艺术重放异彩,同时给新年期间的老街增添喜庆氛围。(潘月琴吴春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gc/12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