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名录四百年的国内唯一的水

中科爱心救助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80531/6294512.html

从明朝万历开始,是国内罕见的水上庙会,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于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村的历史悠久,作为民主村的文化悠远,江南旅游名胜莲泗荡风景区就位于民主村莲泗荡景区的“江南网船会”是国内唯一的水上庙会,每年的清明、中秋、除夕时节,江浙沪一带渔民、船民数万人,纷纷驾船前来赶会,船只汇集荡面,最多时不下数千艘,蔚为壮观,是国内罕的水上庙会。他们以家族和会社为单位,高举大纛(旗),纷至沓来期间,各地渔民、船民吟唱宝卷、神歌,自发表演高跷、戏文、舞舞狮、打莲湘、挑花篮、荡湖船等民间活动,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余年来,网船会成为太湖流域渔民、船民的特殊节日。

江南网船会开幕仪式

网船会的形成有诸多历史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旧时渔民、船民没有房屋土地,一年四季以船为家,长年四处漂泊劳作,平时难有见面的机会,无法通信联络,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认祖归宗;二是旧时渔民、船民生活困苦,风险较大,社会地位低下,需要种精神寄托和信仰,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神。

清末民初时期的网船会盛极一时,规模宏大。清光绪年间的《点石画报》有一副直接反映网船会的图画,云“远近赴会者扁舟巨舰不下五千艘,自王江泾长虹桥至庙前十余里内排泊如鳞”。民国36年)记载,有“十八万三千之多的猪头献上神座”,“高高竖着桅杆的船约有八百余艘,轮船二十四艘,其他汉口船三艘,青岛和香港来的船艘,其余小网船和民船更不知凡几”;民国37年()8月28日庙会有“五十万人虔诚顶礼”,敬献给刘王的纱帽“价值黄金六两此可见网船会规模之大”。

活动现场

网船会信仰祭祀的主神“刘猛将”,与中国历史上的蝗灾有密切关系。我国农民为抵御蝗灾而形成的“蝗神信仰”分布极广,历史久远,如今大多已衰落,而嘉兴网船会硕果仅存,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对于网船会信仰祭祀主神“刘猛将”的原型,在各地方志史都有表述,但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南宋抗金名将刘琦,另一种说法为南宋刘宰,而清朝顾震涛《吴门表隐》这样记载南宋中期苏州城内的情况:“瓦塔在宋仙洲苍吉祥庵。宋景定间建,即大猛将堂。神姓刘名锐,……亦作刘武穆名奇,冯班作刘信叔,又作刘韦,又作南唐刘仁瞻,有吉祥上义中天王之封,旁列八蜡神像,……其封神敕命碑在灵岩山前丰盈庄,宋景定四年()二月正书”。

由此可见,清以前这位“刘猛将”的身世并没有明确的定论。但不管这位“刘猛将”的身世有几种说法,原型基本为抗金将领,而清前身与金渊源极深,这不符合清朝统治需要。于是雍正皇帝从巩固清朝统治需要出发,将元代武将刘承忠封为“刘猛将”,驱蝗正神,列入国家祀典。此后,有关“刘猛将”身世的说法便统一为刘承忠。嘉庆《菖州志》记载刘承忠:“吴川人,元末授指挥,弱冠临戎,兵不血刃,盗皆鼠窜,适江淮千里飞蝗遍野,将军挥剑追逐,须臾蝗飞境外。”宣统三年()铅印的《闻川志稿》记载:“神姓刘名承忠,元时官指挥,为民驱蝗。元亡,自沉于河,世称刘猛将军”。

嘉兴府志

许瑶光任嘉兴知府时编撰的《嘉兴府志》记载:“雍正二年(年)列入祀典,同治皇帝赠赐‘普佑上天王’匾额。”之后“刘猛将”又不断得到加封,咸丰五年(年),加“保康”;同治元年(年),加“普佑”,七年(年)加“显应”;光绪四年(年)加“灵惠”,五年(年),加“襄济”,七年(年),加“翊化”,十二年(年),加灵孚”。从此,驱蝗正神“刘猛将”被抬到一个极高的地位,供奉“刘猛将”的莲泗荡刘王庙影响越来越大,为方便祭祀,刘王庙也逐渐遍布到全国各地。

“刘猛将”有许多民间传说,刘王庙内抄本《刘王宝忏》《猛将神歌》所记“刘猛将”故事比较简单,“刘猛将”原身是刘相之子刘阿大(刘佛),幼时饱受后娘虐待之苦,后来被外公所救,得道成神,灭蝗受封。民间流传“刘猛将”的传说有很多相似之处,基本上都是年幼受苦被后娘欺凌,后来得道成仙,法力高强,但却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如因为年幼受苦,常年赤脚,百姓称其为“赤脚刘千岁”。渔民不小心掉在河里,快要淹死了,只要喊一声“赤脚刘千岁救命”,就会自动浮出水面船只开到湖荡里,碰到天气变化,风大浪急,眼看快要翻船,只要喊一声赤脚刘千岁救命”,就会风平浪静,确保平安。

合影留念

这些朴素的民间传说,使百姓亲切地认为“刘猛将”是自己的神是自己人,纷纷称其为“寄爸(干爹)”,以干女儿或干儿子自居。各地乡村的猛将像,有的光头赤脚,短衫短裤,完全是个孩子的形象;有的神像头上还扎着一条红布,那是因为被后娘打破了头,鲜血将扎头布都染红了,称他为“扎头猛将”;有的猛将塑像的嘴唇还豁了一块,连牙齿也露了出来,大家说是被蝗虫咬掉的;还有的猛将神像,不仅赤脚、光头,旁边还有两座小的立像,说是他的亲戚,左边是他的娘舅,右边是他的外公;有的还给这些神像配上夫人、公子,充满了人情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gc/12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