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倾听古诗背后的故事
醉吟先生白居易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自幼聪颖过人、读书刻苦。36岁时,出任左拾遗,主要工作就是给唐宪宗挑毛病,年轻的白居易为了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频繁的上书,勤勤恳恳挑毛病,甚至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导致唐宪宗非常不满。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却被上层认定为越职言事,贬为州刺史。祸不单行,白居易的母亲因为看花时坠井身亡,而他又写了赏花和井的诗,被认为有伤孝道,再次被贬为江州司马,发配到江西九江。这首《大林寺桃花》便是在此时所写。
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和友人游庐山,寄宿大林寺。四月的季节,山上的大林寺还是二月的天气,寺外的桃花刚刚绽放花蕾,野草也刚刚冒出绿意,与山底的初夏风光迥异,如同世外仙境。看到如此盛景,白居易忍不住借由桃花发出了一番感慨:凡尘中的人们,还在为逝去的春光感慨,为什么不来大林寺寻找春光呢?
山脚桃花早已凋零,山上桃花刚刚盛开,只要用心寻觅,依然可以遇见美好。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官场失意的白居易,却在对自然的鉴赏与体味中又得到精神的升华与心灵的平静。可见,得失之间并无定论,当你的人生有所失去,不要长久的沉浸在惋惜和痛苦中,打起精神来,换一个角度,也许在不远处,那片迟来的桃花,正在等你。
作者
白居易(年-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往期推荐
(附音频)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李贺: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附音频)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唐伯虎,那个做了桃花仙的男人
如果您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