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计划巾帼风采路银飞让箐苗服饰

北京扁平疣医院那家好 http://m.39.net/pf/a_8744646.html

“我渴望的传承不仅是摆放在博物馆内的非遗箐苗服饰,而是让箐苗服饰能以新的面貌‘飞’出大山,成为服饰界新的      箐苗族为纳雍苗族的四个支系之一,纳雍境内苗族10万人,而箐苗是苗族总人数的二十分之一,是苗族体系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支系,以高山箐林为居住地,可以说是一个“遗落在深山箐林里的民族”。主要分布在纳雍县的张家湾镇、百兴镇、水东镇、曙光乡四个乡镇。      张家湾镇箐苗族主要聚居在老翁村,一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寨子。      一直以来,苗寨里的箐苗祖辈相传,以针当笔、用线为墨,把迁徙的记忆绣在衣裙上,箐苗服饰就此成了箐苗的“无字史书”。年,箐苗服饰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常生活中,路银飞也常常会穿着自己制作的箐苗服饰

作为箐苗服饰的传承人,路银飞一直致力于创新继承和弘扬箐苗文化。      “有记忆以来,我就经常看到妈妈会制作箐苗服装。”路银飞会走上传承箐苗服饰之路,与她小时候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从小,路银飞耳濡目染箐苗服饰的制作,6岁开始,就跟着自己的母亲学习制作箐苗服饰。      “当时越学越喜欢。”箐苗服饰按性别来分,女子服饰主要有盛装、简装和便装三种。盛装的制作工序尤其复杂,包含全刺绣上衣、裙子、腰带、围腰、头饰、裹腿、绣花鞋,这样一套服饰的制作还需要用到数纱绣、剪纸绣、平绣、挑花绣等绣法,几乎是做一套衣服要历时两年。但这样繁复的工序却没有磨灭路银飞心里对箐苗服饰的热爱,相反服饰中蕴藏的箐苗文化让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路银飞正在专心织布

“很有成就感,我一直保存着。”16岁时,路银飞就学有所成,为自己制作了一套箐苗女盛装,也成了寨子中小有名气的“绣娘”。就在那时,一颗传承的种子悄悄埋在了她心中。      此后,路银飞就到处“拜师学艺”,向远近闻名的苗族老人学习箐苗服饰制作技艺。      “俗话说‘打铁得靠本身硬’,箐苗文化要发展、要创新,就必须练好自己的基本功。”路银飞深知,要传承箐苗服饰,让其“飞”出大山,就要不断创新,将传统服饰融入时尚元素,符合更多人的审美需求。因此,她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

路银飞正在缝制箐苗服饰

年,她到市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苗族刺绣、蜡染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年,她又到贵阳参加了一期“锦绣计划”刺绣技艺的培训。      ……      集百家技艺之长,在箐苗服饰制作上不断创新,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路银飞改良的箐苗服饰也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年底,路银飞受邀参加了台湾阿里山民族文化交流会。交流会上,她制作的箐苗花纹挂件等工艺作品特别受欢迎,不仅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参会来宾,还销售了部分产品。这也让她在传承箐苗服饰上信心倍增。

路银飞受邀参加了台湾阿里山民族文化交流会

同时,在这次交流会上,路银飞也吸收了不少的阿里山创新文化,更意识到文化要发展就必须形成产业,文化要创新就必须在生产中去摸索,在生活中去挖掘,所以只有建立公司或合作社,组建团队,才能带动箐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年,路银飞便组建纳雍县黔铭露苗族刺绣传承开发有限公司,制作销售箐苗服饰及鼠标垫、杯垫、桌布等带有箐苗文化的手工产品。

说是公司,其实也是一个店铺,位于张家湾镇老翁村,在店铺内,整齐摆放着手提包、头饰、飘带等箐苗饰品,店铺中间的衣架上挂满了各种款式的箐苗服饰成品。

公司组建以来,路银飞在生产中不断地摸索和创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元素,生产了一批又一批带有箐苗文化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也让更多的人对箐苗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且每一年,路银飞都会革新新的箐苗服饰款式。

路银飞把老翁村的苗家妇女聚在一起缝制箐苗服饰

利用公司这个平台,路银飞把寨子里的苗族妇女团结起来,一起制作箐苗文化产品销售,带动了妇女创业和就业。不仅弘扬了箐苗文化,也给苗家妇女带来了经济收入。      路银飞一边经营着公司,一边还努力传承箐苗服饰。

路银飞邀请学生到公司亲身体验箐苗刺绣

年,路银飞邀请了贵阳二中的学生到公司参观体验,让他们了解箐苗文化,亲身体验箐苗刺绣、蜡染文化的传统手工艺,感受箐苗服饰的文化魅力。她用这种方式,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了传承的种子,为箐苗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储备人才。      “我有信心把我们箐苗文化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在传承与发展箐苗服饰这条路上,路银飞步履坚定,且信心满满。      箐苗服饰工艺分为全刺绣和刺绣、蜡染相间,通常由几十块绣片缝合而成,一件全刺绣成衣,常常需要3—5年才能完成。      纳雍箐苗服饰在代代相传中,已形成体系固定的服饰文化,箐苗妇女们以针当笔、以线作墨,把经年的苦难和坎坷绣在衣裙上,组成一部画卷般的史诗。      一块绣片植入众多刺绣文字,承载了苗族的历史信息。服饰图案代替了文字,使服饰艺术真正成为苗族传世的“无字史书”。随便拿起一件服饰,仿佛就是拿起箐苗一族厚重的历史。年6月,纳雍箐苗服饰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箐苗服饰的刺绣手法有数纱绣、剪纸绣、编织绣、蜡染绣、拼贴绣、卷纱绣、滚绣、盘绣等。      箐苗刺绣的色彩搭配元素丰富,包括红、黑、青、白等颜色;刺绣图案最富人文内涵,基础花纹有圆形、半圆形、葫芦形、圆勾形、圆勾藤串形、花瓣形、漩涡形、梯形等,花纹有疏有密,花簇有繁有简。还包含了具有图腾含义的“族徽”式动物图案,如牛、龙、凤、鱼等,每种图案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毕文君

编辑覃淋

编审金艾李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hm/11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