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以河南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为主线,将他们的爱情生活与国家兴亡贯串交织在一起,围绕着侯、李爱情这一中心线索,融入了大量反映南明兴亡斗争的场景,史诗般地再现了明末社会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堪称是一部名副其实、可歌可泣的明亡痛史。」
——前言
在我看来,这部剧目以两大矛盾为线索展开讲述。孔尚任借剧中各色人物之口,露骨地揭露了一个国家的兴亡。「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其中揭示的事理,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受用。
01矛盾一:魏党与东林党之争这部剧目有非常浓厚的党派色彩,事实上,作为一部写实的剧目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历史上南明的党派之争要追溯到天启年间,天启四年六月,杨涟疏劾魏忠贤,列数他迫害朝臣、妃嫔、蓄养内兵、罗织狱案等罪状,一共有二十四条,其他大臣也纷纷弹劾,不下百余疏,阉党(魏党)与东林党的斗争进入公开的阶段。
羽翼还不够丰满,朝廷上多数还是东林党的人,魏忠贤只能依靠自己和客氏来摆布熹宗。熹宗年少爱玩游戏,魏忠贤等人就引导他在陆地走马行猎,在池中窃水泻珠为乐,又利用他喜爱木工的特点,每在他手持斧锯时奏事。在熹宗的眼里,国事远不如他引绳削墨重要,他不等听完,就说:“你看着办吧。”魏忠贤逐渐把持朝政的决议权。①历史网
等到崇祯一上台,就开始了“肃清魏党,钦定逆案”的大行动,在崇祯钦案中,共计有罪犯二百六十二人,按罪行轻重,分为六等。②张瑞婷人生观
这次盛大而成功的历史大事件后患无穷,一方面让崇祯皇帝产生自己天下第一的幻觉,事实上他执政的这么些年也就干过这一件大事;一方面肃清并不干净,留下了《桃花扇》中粉墨登场的马士英、阮大铖等魏党余孽,亲手结束了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
他们在半壁江山陷落敌手的情况下,不是厉兵秣马,一致对外,而是一手遮天,耽于享乐,过着醉生梦死的浮逸生活,甚至在左良玉逼京时,为了保住一己私位,竟然调遣防江驻军去截防,将领土拱手让给敌人。「报长江锁开,报长江锁开,石头将坏,高官贱卖没人买。」
弘光帝流落民间,魏党所想并非护君,而是将弘光作为人质与敌人交换以获得短暂的安宁。
英雄敌不过小人。“流寇”直逼南京,逼得左良玉自刎军中,逼得史可法困守扬州,孤立无援,最终跳江自尽。「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湘泪怨。」
崇祯帝后死于深山,明朝上下无人收尸无人祭祀,是忠臣张薇找到了他们的尸体几经波折才使得他们入土为安。敌人渡江直逼中宫,弘光帝毫无战斗意志,拾起包袱就走,使都城很快成为空城。「我辈勠力疆场,只为报效朝廷。不料信用奸党,杀害正人,日日卖官鬻爵,演舞交歌,一代中兴之君,行的总是亡国之政。」
南明之亡,亡在昏君佞臣之手,「私君私臣,私恩私仇,南朝无一非私,焉得不亡?」
02矛盾二:儿女情长与家国兴亡之争香君和侯生的相遇并不惊鸿,她的爱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爱国和反对阉党余孽的基础上的。
阮大铖想要用妆奁之情结交侯方域时,香君怒斥「官人是说何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一语点醒侯生,让他记起东林复社的责任,让他说出「好好好!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
灵魂和思想的契合远比肉体的欢愉来得深刻。经杨文骢介绍,以一柄桃花扇为盟物,想要寻一姬妾的侯方域成功娶到了南京旧院里才貌双全的李香君。「曲白温柔艳治,设色点染,恰与香君相称。」
两人的新婚生活实际上是很甜蜜的,侯生吟诗,香君唱曲,香烛时刻未歇,红床始终香艳。可惜在南明这个荒乱无措的时代,分别总是比想象中来得快。阮大铖公报私仇,在皇帝耳边吹侯生的坏话,宁南兵变,侯方域被迫逃难。「从此分离,千古茫茫。」
香君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贞烈。侯生投靠史可法,助他守江时,香君闭门谢客,替他守节。阮大铖死咬却奁之恨,怂恿马士英强迫香君为田仰之妾,香君守楼,竟一头撞向柱子,头破血流,染红了那柄桃花扇。「案齐眉,他是我终身倚,盟誓怎移。宫纱扇现有诗题,万种恩情,一夜夫妻。」
后来侯生入狱,香君入宫,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那柄更加鲜红的桃花扇作为信物由苏昆生交给了侯生,晕开了两人的眼泪。「想起小生定情之日,桃花盛开,映着簇新新一座妆楼。不料美人一去,零落至此,怎能忍住一双眼泪。」
直到南京城沦陷,明朝三百年基业毁于一旦,两人才开始在乱世里寻找彼此。「便天涯海崖,便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铁鞋踏破三千界。只要寻着侯郎,俺才住脚也。」
栖霞山中,葆真庵外,侯生一墙之隔,还是没能见到香君。直到最后一幕,两人要入道修行,撇开凡尘俗念之时,才偏偏遇到。相逢的喜悦让两人早已忘了自己将要入道这件事,可读者读到此处不会觉得欣喜,因为一切都太晚了,他们的分离历经了整个乱世,好像什么都没变,确实什么都变了。
大道士张薇一语中的「阿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让原本说着「男女室家,人之大伦,悲欢离合,情有所钟」的侯生也无语凝噎。
故事的最后,这对找寻了大半辈子的有情人一个向南山之南,一个向北山之北,从此海角天涯,不会相逢。那柄侯生始终随身携带、染着香君鲜血的桃花扇,也将埋葬在栖霞山中的某个角落,深情无人与说。
我也曾感到如鲠在喉,为他们惋惜,但转息间我开始理解。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国比家重,私情不敌君恩,国家就是有了他们才会延绵百年;这部剧目也不同于传奇话本,佳人才子历经艰险也不一定能携手团圆。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何其悲壮。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云深不知处,桃花树下饮着桃花酒的苏昆生如是唱道。
文编:戴明楠
图源网络
●误读的世界
●山风听月
一笑人间万事
●古今再吟一曲
●笑完,听他诉一诉衷肠
在看点一下仙女小姐还给世界最美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