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在于文化。卡尔维诺认为把城市归类为幸福还是不幸福是没有意义的。而是另外两类:一类历经沧海桑田让然让欲望决定面貌的城市,另一类则是抹杀了欲望或者被欲望抹杀的城市。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经济的腾飞、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是再明显不过的,但赋予城市更多内涵与生命力的则是文化的传承。作为曲靖传统手工艺的翘楚,在“魅力中国城”复赛阶段,代表曲靖在“城市精绝”环节竞演的彝绣,正是用不懈的匠人精神,延续着这座城市隐秘而旺盛的生命力。
在曲靖麒麟区东山镇,至今流传着“不长树的山不算山,不会绣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的古训。彝族女子,用一双双灵巧的手,白天黑夜,千针万线,漂亮的花朵在她们的手中渐渐开放时,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随之盛开。五六岁的女孩子便开始学习挑花刺绣,到了十几岁就要自己缝制衣服和鞋子。
彝族女子擅长刺绣,五彩斑斓的服饰显示着精深的刺绣技艺。银光闪闪,绣花簇簇的满襟大围腰,绣满鲜艳花朵、别致精巧的花鞋,做工精美的头帕、飘带等,都显示着彝族女子的心灵手巧。这是浸透着彝家女子数百年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她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在耳熏目染中传承着这古老的技艺。
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同样是彝家女,同样是彝绣,但她的彝绣却与众不同,跳出了传统的藩篱,更独特、时尚、唯美,具有十分高的艺术水平,被称为“七彩彝绣。她就是曲靖彤辉三原艺术馆的主人屠燕老师,一位心灵手巧的美绣娘。屠老师家族来自宣威的安氏土司,自小接触到的日常用品、服饰、枕帕都属于最精致的精品,从而喜欢上了刺绣。但那时候的刺绣比较粗糙和简单。后来结了婚,屠老师老公喜欢收藏,藏了不好画作,而她喜欢刺绣,两人不谋而合,寻思如果把绘画和刺绣结合起来,会不会更有意思呢。就这样,屠老师开始尝试将国画以及西方绘画技巧融进刺绣里,学习绘画的技法和色彩,赋予了传统彝绣新的形式与生命。
走进屠燕老师位于曲靖南片区金麟苑的艺术馆,很快便会被这座隐藏在闹市区、看门面像一处私宅、但内部构造却别具一格的艺术馆所吸引。进了大门是一个有着潺潺流水的的假山,和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刺绣作品。
屠燕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的是一幅特殊的作品,这幅作品是黑白的,一个女子坐在麒麟背上。虽然肉眼看去是黑白的,就黑白灰三色,完全像一幅素描作品,但却用了十一种颜色的绣线。颜色由浅入深、绣线由细至粗、针脚由稀到密的自然转变,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这幅作品叫“麒麟仙子”,是最能代表曲靖传统文化的作品,曾是曲靖的一个雕塑,在年八月参加云南创意文化产业博览会,引发轰动。
“这幅作品的底料用的是真丝,为确保画面平整,借鉴了四大名绣的绣法,用画绷将绣布绷紧,运用了十几种针法,一针一线才演绎出这样的艺术感。尤其是光影部分,相当的考究,自己加班加点整整绣了三个月才完成。”屠老师笑着说道。
对于艺术馆内的一件件作品,屠老师如数家珍。非常讲究绣法和技巧的金陵十二钗,采用的是特殊的双面绣,十二金钗的服饰、发型、表情绣的完全不一样,大量采用彝家的叠绣技巧,色彩都是层层叠加,栩栩如生仿佛是画的一样,这幅作品五个绣娘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才绣完,绣完的时候甚至连绣娘自己也分不清正反面了。
“这幅清明上河图的绣品,两个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作品绣完,其中最复杂的部分是作品中一间房屋的瓦片,不仅繁多而且工序考究。”屠燕老师介绍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因为太长而受地点限制没有完全展开的清明上河图。而艺术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幅“夜宴图”。这幅作品采用了种针法,绣品上的颜色多达两千多种,三个人绣了五年才完成。才完成的时候就有慧眼识珠的人愿意开价上百万求购,但夫妻二人不愿意,因为沁透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这些绣品每一件都是屠老师的心头好,刺绣讲究细心、耐心、用心,真的是一门要靠日积月累才能学会、学好、学精的技艺,只有这样才能绣出精品,每一件作品都要求绣娘心怀匠人情怀和精神,对每一件绣品有着不懈追求,精益求精。
为了将传统彝绣发扬光大,寻求新的突破,屠燕老师开始踏上了寻师求艺的道路。前后用了几年时间走遍全国各地,不仅学习了四大名绣,还学习了贵州凯里的苗绣,以及安徽、甘肃那边的刺绣针法,博采众长。期间,屠燕老师还自己研究出了立体绣、空心绣、光影式等新绣法,在保留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复活了一项古老技艺。“手艺人的坚持,不仅是为了谋生,更是对文化传承的守护。我们不能等到手艺丢失了,才想起来去捡起。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华夏文明,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尽管现在有些传统技艺正在慢慢的消失,但是还是有些人还在坚守。”屠老师坚定地说道。
就在刚刚过去的CCTV2“魅力中国城”的复赛舞台上,屠燕老师受到邀请,跟随团队到央视舞台为家乡竟演,展示“七彩彝绣”的魅力。屠老师经过冥思苦想后,专门为这次活动创作了一幅作品,确定了以传统的“龙凤呈祥”图来竞演魅力中国城,象征了美好的寓意,其中曲靖竟演的口号是“七彩云南,好在曲靖”,屠老师便用七种颜色的绣线来绣这幅“龙凤呈祥”图,并在周围绣了八朵祥云,代表七彩云南的祥瑞之意;并在龙凤中间用彝文“吉祥”绣了一个火球,在作品下方又用彝文绣了“龙凤凤舞”四字,表示曲靖的山川秀美、蜿蜒雄壮。整幅作品的主题就是“吉祥如意”。
在艺术馆内,刺绣作品多为挂画、屏风,也有一些摆件、服饰、丝巾、围巾、旗袍、手提包等,接下来,屠老师还想创作以珠江源、靖宇宝塔等更多具有曲靖地域特色的主题刺绣作品。
年复一年,一针一线间尽显的是深厚功底,屠燕老师的刺绣作品灵巧生动,尤其是人物刺绣作品,颇为自然与传神。其作品也曾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一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金奖。对于这些荣誉,屠老师说:“那只能代表过去,刺绣技艺要不断提高,就不能有一颗自满的心,毕竟学无止境。我孜孜不倦地追求刺绣艺术的新方向,新突破。刺绣的创作周期比较长,每幅作品花费的精力巨大,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刺绣艺术家的创作生涯其实很短,创作的激情也要慢慢释放,因为画面的效果变化十分缓慢,一整天的工作也许只能看到一点的效果,这也是刺绣最不容易的地方。因此对于刺绣的创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对我自己的要求,我一直在探索彝绣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题材,寻求和确定刺绣材料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让七彩彝绣有技艺自信和独特面貌,曲靖地理位置特殊,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因此我们七彩彝绣有着非常独特的地域性优势。我的作品能反应时代、歌颂时代,同时能带动产业发展。”
氤氲茶歇间,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屠燕老师表示,彤辉三原会打造以“手工+民族+时尚”为主要特质的高级手工定制品牌,创造性地组合使用蜡染,刺绣,织锦,手工土布等民族工艺。主要开发刺绣挂画、围巾、屏风、摆件、包具、服装、饰品等民族手工高级定制,打造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的高定品牌。同时,还会与教育和公益结合,希望能够帮助那些在生理上有一定缺陷的贫病家庭和孩子。屠燕老师说只要那些热爱刺绣的人,想学愿学的人,自己都会毫无保留地教他们,希望这项技艺能得到更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