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贵州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贵阳圆满闭幕。
本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贵州省体育局、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历时6天。全省各州市、高校18个单位,多名少数民族运动员参加竞赛、表演两个大项目的比赛。毕节市代表队参加表演项目比赛的赫章县苗族芦笙舞蹈《飞笙踏月》经过激烈角逐,在表演项目技巧类别中竞夺一等奖。
运动会后,苗族芦笙舞蹈《飞笙踏月》接受了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城市新闻在线、北京人民广播电视台京广网、华夏文化艺术网、CCTV微电影频道、中国苗族网等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
《飞笙踏月》是西部苗族之贵州黔西北小花苗支系传统特有的苗族芦笙舞蹈,其以小花苗支系的民俗民风,高难度矮桩芦笙舞步为基础,加以高难度技巧,边吹边跳。有蹬、点、踢、翻、转、悬空转、搓、悬空搓等高难度动作。
其表达内容是:清乾隆末年,西部苗族(楚国后裔)及川湘黔苗族因反抗清朝占据苗族房屋田地所遭受的清廷压迫,从四川泸州起兵到湖南境内,进行了长达12年的战争,于清嘉庆十年结束,后苗族分支分布散落各地。为寻找分散走失的苗族亲人和人口及文化的延续,每当月明星稀,苗族青年小伙便吹着芦笙跳着舞,成群结队奔走他乡,于苗寨边或姑娘们迎宾绣花房门前屋后对着月亮边吹边跳,笙不离口,舞步不断。而苗寨姑娘们也花枝招展集聚于进寨路口(或边缘)的迎宾绣花房,一边挑花绣朵,一边吟歌作对,迎接外来亲人“阿哥”们。一时之间,男吹女唱,载歌载舞,你来我往,各显技艺。(主要寻亲活动时间为正月和八月,也有不固定的零散时间)。苗族“以笙为媒,以歌为信,以舞结缘”,在“月老”的庇佑和见证下,认领亲人,再续血脉,建家立业,团结向上,奉献家国。(黄雪峰李昌宏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