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瑶山,林木青翠。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境内的马头冲村,伴着春暖花开,一位身着瑶族服饰的绣娘,坐在古朴幽静的院子里,右手拿着针,一针一线来回穿梭。她,就是清远市瑶族刺绣传承人房春花。 在连南民间流传着“莎腰妹(姑娘)爱绣花,不会绣花找不到好婆家”的俗语。瑶族刺绣,历史悠久,颇负盛名,在宋元之际已在瑶区广泛流行。 瑶绣用色讲究,针法独特。绣娘们从选线、穿针、刺绣,随着绣花针在绣布上下翻飞,精美图案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绣布上。反面挑花是瑶绣区别于其它刺绣针法最为显著的特征。刺绣之前,绣娘们无需拘谨地打版打图,也没有繁琐严格的布局,而是凭借熟记于心的技巧,一气呵成的自信,自然包容着奇思妙想的灵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大红或深红的丝线为主调色,用手工在靛蓝色的布上进行挑制图案,再辅以黄、白、绿丝线。 一针一线总关情,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瑶绣作品,从这些绣娘们灵巧的双手中绣出来。在瑶族的村村寨寨,每当农闲或劳动空隙,瑶家姑娘们常常三五成群,聚集在院子里、吊脚楼上、甚至是田头地尾、严冬的火塘边,一边唱着优美的瑶族山歌,-边飞针走线地刺绣,绣衣服、花裙、腰带、绑脚……她们还互相比赛,看绣得快,绣得好。瑶绣,如同一颗颗遗漏在时间里的明珠,带着智慧的结晶,在时间的长河里始终璀璨而珍贵。 房春花从5岁开始跟着奶奶、妈妈学瑶绣,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放牛的山坡上,闲暇之余都在学瑶绣,与瑶绣结缘至今已有30多年,凭着对瑶绣的挚爱和坚持,秀美的瑶山源源不断地赋予着她广阔的创作灵感,她也熟练地掌握着八排瑶绣每一种图案的精湛技艺,参赛作品曾在县市多次获奖。 房春花年轻的时候,因为绣得好看,每天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夜色朦胧的时候,阿贵哥(未婚的男青年)都会在阁楼窗外唱着动听的山歌,竞相夸她是瑶山里最美丽的绣花姑娘,到她窗外唱歌和送花的人越来越多,有一天,有位阿贵哥送了她一对银手镯和一束玫瑰花,玫瑰花清香扑鼻,她嘴角微微上扬,少女初开的心扉,带着淡淡的悸动。后来,房春花给这位阿贵哥送上亲手绣的精致绣花袋。这是她是用心、用爱,精心制作的绣花袋———她将最深的爱寄予在这绣花袋上,每一根线都是一丝情意,交付于自己最心爱的男人,这种情透过绣品传递出来,最深也最含蓄,这也是连南排瑶最传统的定情信物。在盘王节的前两天,房春花穿上了自己亲手绣的华丽的新娘盛装,上身穿着庄重大方的红色绣花衣,下身穿着龙裙,龙裙上绣有森林纹、小鸟纹、小草纹、牛角纹、树木纹、桥梁纹和原野纹,各种瑶绣图案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小鸟在树林里鸣叫、牛羊在吃草、树木依傍桥梁的山野风景图,塑造了一个极富生活情趣的画面。精美的龙裙下衬以精致的脚绑,头戴银光熠熠的花冠,叮当作响,新娘充满青春气息、妩媚动人,恍若云端仙子。 年,县里文化馆让房春花参加连南组织的手工刺绣比赛,比赛那天,她带着绣了一个多月的作品参赛。在车上,她反复问镇干部:“我的作品真的可以参赛吗?”当镇干部肯定地说可以时,她的内心激动万分,这可是她绞尽脑汁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绣出来的,随着掂在指尖上的绣针在纯白色的绣布上穿来绕去,从最初的简单线条,到图案朦胧显现,直至完美地呈现出绝妙的作品图案。 在众人焦急的等待中,比赛结果终于公布!房春花的作品在来自各镇的上百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连南瑶族服饰“远古刺绣图案”手工刺绣排瑶组一等奖,首绣告捷的她,喜上眉梢、手舞足蹈,那一刻,她掐痛了手臂,眼里噙满着着幸福的泪花,手里紧紧拽着难得的信心和憧憬。寂寞的古老的瑶绣,从此在房春花灵巧的双手里像孕育待放的花朵一样,等来了春天。 岁月流逝,流出一泓清泉,流出一阵芳香,她与瑶绣走过了40多年。她的情感在这里舒展,她的年华在这里绽放。她既是瑶绣的受益者、见证者,也是传承人。40多年来的亲闻、亲见、亲历,不断加深她对瑶绣传承认识、认知、认同。她不忘初心,与瑶绣为伴,一针一线总关情,让更多人在瑶山里“绣”出幸福。
本文来源:清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