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苗族,你竟然如此美丽

福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928102844526366&wfr=spider&for=pc

导读:

有人把历史写在书里,有人把历史留在网络上,有人把历史刻在碑文里……然而,苗族把数千年的历史留在服饰里,绣进苗绣中。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世代生活在西南山区,苗族妈妈们沿袭这一门古老的手工艺——苗绣,由母亲传给女儿。

苗族姑娘从小学习刺绣,从小的绣品直到成衣,最光彩的就是出嫁时候的盛装。母亲口耳相传的刺绣技法和传统纹样不自觉地延续着苗族的历史和文明。苗绣的每个小绣片都讲述着一个特定的传说故事和文化内容……

她是苗族女子一生的挚爱和使命,

她是苗族姑娘穿针引线“游手好绣”的刺绣,

外面的人习惯说“苗绣”,大抵为了区别于别家的刺绣。

“我每天醒来只想做两件事,就是刺绣和歌唱。”

是说苗族传统女子的生活状态,一点儿也不夸张,

刺绣是她们生命中最安静的成长方式。

男耕女织那些年,“造衣”是衡量女性智慧的指标,

千百年来,苗寨里刺绣功夫一流的女性总是受人尊重的。

她们歌唱,她们跳舞,她们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她们把想象的瑰丽和生活的惬意,

一针一线地“写”进一件件美丽的盛装。

于是,有了苗族人家代代相传的珍品。

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更善于用心去表达。

用苗绣这部“无字天书”记载苗族的生生世世,

绣花非花,有苗家女子日思夜想的爱与期待,

更有一个民族不断迁徙背后的生生不息!

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

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

均记载苗族妇女“能织苗锦

苗绣是一门功夫,内外都要修行。

苗族女子从四五岁开始学习挑花刺绣,

到十四五岁,刺绣技术日臻纯熟,

一直到七八十岁,苗族女子视刺绣为一生使命。

她们刺绣时不打底稿、不描草图,

全凭悟性、技艺和丰富想象力,

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

将一个个图形巧妙组合成丰满的绣品。

苗族有句老话“人比人,花比花”,

人比人,比的是歌舞,

花比花,比的是刺绣。

有比较,就有高下,

像武林高手各有一套独门招式。

苗寨里的老人堪称个中高手,

她们的刺绣针法有双针锁绣、锡绣、

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堆花等。

而双针绕线绣、破线数纱绣两种绣法,

如独孤九剑一般险些儿失传。

苗绣正遭遇现代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双重冲击!

许多苗家女孩尤其是受过教育的女孩,

放弃了对苗绣的学习。

这门功夫中的一些招(针)数(法)濒临失传,

好在各路时尚达人正顺势赶来,逐渐发现了苗绣的美!

从苗人共同的祖先——

“蝴蝶妈妈”,

到山脉纹、波浪纹、龙纹,

再到讲述创世神话的原始图腾,

枫树、神兽、牛、鸟、鱼等,不一而足,

苗绣简直是绣给祖先和神灵的礼物!

没有文字的苗族,

天才地运用挑绣的绘画功能。

一针一线缝制出锡绣盛装、

世代传承的百鸟羽衣……

“刺绣的(人)生命是有限的,

在我75岁那年完成了最后一件老衣,

就如我生命的结束一样,

绣花是苗家女人一生最荣耀的事情。”

——季刀苗寨一位80岁的绣娘如是说

苗绣,是服装,也是“化石”

传说中女娲“蛇身人面”,“伏羲龙身牛首”,这些上古的图腾意向在苗族的绣品上反映得非常明显,比如看似双龙戏珠的绣品,中间却是个人,这人其实就是苗民人祖姜央,而双龙便是庇护苗民的伏羲与女娲。

因此,有人称苗族服装是“化石”,可以窥见汉代中原服饰的影子。

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用针当笔、用彩线为墨,把几百年的苦难和迁徙的坎坷道路绣在衣裙上……

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sc/8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