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科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9.html
精美的展品
观众鉴赏展品
观众在品鉴展品
★核心提示
日前,“一针一线何其精彩——刘雍收藏贵州民族民间染织绣展”在贵阳孔学堂艺文馆开幕。现场展出的件精品,是从我省著名收藏家、民俗学家、艺术家刘雍先生所收藏的、数以千计的刺绣、蜡染、织锦、挑花和服饰中精选出来的。
记者采访了刘雍先生,还原了他收藏这些精美藏品的特殊经历。
巧夺天工反映各族群众聪明才智
整个展览分为刺绣、蜡染、织锦和服饰四个部分,展品制作的年代大多是清朝、民国时期。这些制作精美的展品,反映了贵州各民族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代表着贵州特有的民族文化符号,令现场观者啧啧称奇。
“镂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这是现代杰出艺术家刘海粟对苗家刺绣的评价。刺绣展览部分按照区域进行了划分:清水江流域的施洞绣片历经百年仍旧色彩艳丽,“开天辟地”“种枫树”“蝴蝶妈妈生十二个蛋”“大洪水和葫芦兄妹”等带有神话传说的纹样、图案,造型自成风格,称之“彩线绣成的史诗”;都柳江流域支系的绣片中的铜鼓、鸟头龙、吉宇鸟、枫叶、蝴蝶等纹样,展示出当地群众对原始宗教的崇拜……
蜡染被称为“蓝与白的东方交响”。一块块蓝靛色蜡染印着深浅不一的锦鸡山雀、寿桃双鸡等图案,吸引了贵阳师范学院安老师的注意。安老师说,她正为撰写贵州工艺教材搜集素材,这些古老的蜡染图案,十分难得。
织锦是“用经纬构筑的神话”。展览上展出的织锦从清朝到现代都有,其中有些图案富丽华贵、鲜艳灵动,生动表现了贵州民族技艺的创造力和感染力。挑花则表现着“对故土的追念”,苗家挑花是刺绣的一种特殊针法,从点到线、从线到面,造型呈现几何化特征,其中以花溪支系艺术成就最高。
款式独特的民族服饰更是民族文化瑰宝,这些“穿在身上的图腾”,诉说着民族文化的记忆。这些一针一线精雕细琢出来的美丽服饰,展示着贵州璨若星河的民族文化。
总策展人陈履生说,在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发源地之一的贵州有18个世居民族,以姿态万千的民族风情和文化,成就了一条最为别样的民族文化历史发展脉络。当天的展品是独树一帜的民族民间艺术,是农耕文明中的重要的文化遗存,是现在研究其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历尽艰辛数十年“抢救式”收藏
开幕式现场,刘雍还分享了自己花费数十年心血、“抢救式”收藏贵州民族民间艺术品的艰辛历程。
刘雍说,年,他被调到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后,就被派到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征集民间工艺品,见到了很多精美的刺绣、蜡染、织锦……深深被其震撼。他与同事凑了五元钱,买下一对精美的刺绣花带,从此踏上了收藏之路。改革开放后,贵州成了收藏收集民族民间艺术品的乐园,国外文化机构和收藏家纷至沓来,大量珍品流出境外。
“我心痛啊,创作之余尽一己之力进行收藏、整理。”刘雍说,他只要手中有一点钱,就自费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当地雇一个向导带路、翻译、挑行李,穿行在不通公路的山寨中,挨家挨户询问、采买。
据了解,刘雍一年要花几个月的时间进行采风、购藏和田野考察,经历了无数艰辛。在隆冬的夜晚,他或借住在吊脚楼走廊上、冻得瑟瑟发抖,或住在牛棚中伴着牛的反刍声入睡,期间还遇到了坏人和骗子……更有无数时刻令他感动:一些民间艺人把祖传的东西卖后不舍得,又退钱拿回;有的在刘雍离开后又追上,只为再看一眼这些本来属于他们的东西,令人动容。
在收集的过程中,刘雍会向原件所有者认真了解每一件手工艺品的制作年代、作者情况、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内涵,包括与其相关的传说和风俗。回到贵阳,继续认真阅读相关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理论著作,将其与田野考察进行比对,加以思索和破解,数十年来乐此不疲。
他陆续自费收集到数千件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回族、土家族、革家的民间艺术品,包括服饰、刺绣、蜡染、织锦、剪纸、面具、宗教画、巫书、木雕神像、雕花木窗,清代册页《百苗图》等珍贵的贵州少数民族传世艺术品。
年4月,刘雍在法国巴黎的“中国城”展览中心举办了大型“中国民间艺术展”,展出了藏品件。年4月,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贵州苗族服饰展览”。这些展品还被带到奥地利、西班牙、美国、香港、台湾等地展出。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索晓霞表示,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对发扬光大贵州民族印染织绣技艺、传播贵州土地上的优秀文明成果和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意义重大,而且必将对实施乡村振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积极贡献。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辉舒锐
刘雍,年生,布依族。从事雕塑、壁画、挂毯、陶艺、漫画等多项创作及贵州民间美术研究和收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被国家发改委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本文来源:贵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