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怀化1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一览

怀化新闻网讯怀化,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是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汇、融合的聚集地。长期以来,汉、侗、苗、瑶、土家等51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通过千百年来漫长岁月的发展、锤炼、筛选、升华和提高,以口传身授、典籍记载、艺术表演、工艺制作等形式流传下来。

其中,以多声部合唱的侗族大歌与苗族歌鼟为代表的侗苗音乐有如天籁之音震惊了中外乐坛;侗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的刺绣、织锦、银器、竹器、藤器、印染等民族工艺品与侗族的吊脚楼、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独树一帜、巧夺天工;辰河高腔、目连戏、傩戏、花灯戏、阳戏、木偶戏等地域戏剧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怀化还是傩文化遗存最丰、类型最多的富矿区,新晃侗族自治县的傩戏“咚咚推”、沅陵的辰州傩等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之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发布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怀化共有14个项目入选。这14个项目的魅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统音乐

靖州苗族歌鼟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

靖州苗族歌鼟,属民间多声部民歌,是流行于靖州苗族民间的一种独具韵味的多声部民歌形式。歌鼟有:茶歌调、酒歌调、饭歌调、山歌调、担水歌调和三音歌调等。

苗族歌鼟作为一种特殊地域特殊族群中使用的民间歌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被誉为“原生态民歌活化石”。

茶山号子

辰溪县文化馆

辰溪县的黄溪口瑶乡,瑶民除了耕作稻田以外,还经营大片的油茶林,茶山号子就是他们冬季翻挖茶山时唱的劳动号子。

茶山号子有固定唱词也可即兴编唱,内容极为广泛。其发声方法独特,音乐旋律奇特,堪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奇葩”。

芦笙音乐(侗族芦笙)

通道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

侗族芦笙是一种用竹、木、铜片自制的吹管乐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通道侗族自治县广泛流传的传统民间乐器。

芦笙种类根据吹奏形式和表演手法的不同共分为六种:地筒、特大芦笙、大芦笙、中芦笙、小芦笙、最小芦笙,展现不同声部和音色。

侗族芦笙除了在节庆作民俗活动表演外,通道每年都要举行芦笙节比赛活动,气势无比壮观。

传统舞蹈

龙舞(芷江孽龙)

芷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

“孽龙”主要流传在芷江侗族自治县土桥乡富家团村一带及周围杨公庙乡,是我国“龙”系列中一种独特的舞龙方式。

“孽龙”在隋末唐初年间便在侗乡山寨开始流行,每逢春节,都有舞龙拜节、欢庆丰年以求得吉祥喜庆的习惯。“孽龙舞”有“单宝戏龙”、“双宝戏龙”两种形式,其主要表演动作有“龙盘水”、“龙洗澡”、“龙翻身”、“龙抢宝”等,有较强的民众性与即兴性。

传统戏剧

高腔(辰河高腔)

辰溪县高腔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辰河高腔属民间戏曲,它流行于沅水中、上游广大地域。源于弋阳腔,约于明初由江西传入,经与当地语言、民歌、号子、傩腔及宗教音乐长期结合,逐步衍变形成。其表演艺术朴实,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演出形式有三种:围鼓堂(坐唱)、矮台班(木偶演出)和高台班(舞台演出)。演唱声音高亢、粗犷,具有湘西地方特色。剧目保留了较多的明清传奇古本,四大本看家戏是苏(演苏秦故事的《黄金印》)、刘(演刘知远故事的《大红袍》)、潘(演潘葛故事的《一品忠》)、伯(演蔡伯喈故事的《琵琶记》)等传统剧目。

辰河高腔《抢棍》表演

侗戏

通道侗族自治县非遗产保护中心

侗戏是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本民族剧种。侗戏从产生到现在的一百多年历史过程中,随着各民族戏曲文化之间的交流,侗戏取长补短,在表演艺术上,突出戏曲的说、唱、做、念、打、舞等方面的统一。在戏剧情节上注意了冲突性、形象性、曲折性,侗戏唱腔也有了较大的突破。

侗戏的剧目较多,最有代表性的有《刘美》《珠郎娘美》《戊梁情》等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多个。

目连戏(辰河目连戏)

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

元末明初,以《目连》为主要剧目的弋阳腔传入辰河(沅水中、上游一带),即今天的溆浦、辰溪一带。辰河戏艺人称目连戏为“戏娘”。

辰河目连戏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大型民间祭祀戏曲之一。音乐属于曲牌连缀体,共有曲牌支,还有锣鼓曲牌73支,保存了古老的“圈腔点板”记谱法,还保留了大量民间戏曲、民间演唱形式,是民间艺人的天才创造。

溆浦辰河目连戏《目连传》之“过滑油山”表演

傩戏(侗族傩戏)

新晃侗族自治县文化馆

侗族傩戏是流行于新晃侗族自治县的民间戏曲,因演唱是在“咚咚”(鼓声)、“推”(小锣声)的锣鼓声中进行而得名。演唱、对白全用侗语,演唱时,所有的角色全戴面具(称为“交目”),双脚合着锣鼓点,踩着三角形,不停地跳动,因此它也被称为“跳戏”。

它是傩戏中最原始的遗存,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侗族农耕文明的产物。

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过五关·古城会》表演

傩戏(沅陵辰州傩戏)

沅陵县文化馆

辰州傩是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流传最广的傩戏,三百年前就已经相当盛行,现存于沅陵民间,是一种有着浓厚宗教色彩的地方戏剧。

其内容有三个部分:傩祭、傩戏、傩技。傩戏按其形式有傩堂正戏、小戏和大戏之分。大戏主要剧目有《孟姜女》《龙王女》和《七仙女》。音乐曲调古朴,地方特色浓郁。傩技主要有上刀梯、过火槽、踩犁头等。

沅陵辰州傩涵盖了政治、历史、民族、宗教、考古、文学、艺术等方面,是难得的研究体。

辰州傩戏《姜女晒衣》表演

阳戏(上河阳戏)

怀化市鹤城区阳戏保护传承中心

上河阳戏是怀化地区的地方剧种。其形式小型多样,贴近民众,贴近生活,乡土气息浓郁。

表演形式有一定的程式化,语言有戏腔的口语化,角色以小丑、小生、小旦“三小”为主,大型剧目里面也有老生、老旦、书生、武旦、花脸。音乐轻快、明亮、朴实、诙谐。传统的曲目有《扯笋》《潘金莲》《刘海砍樵》等。

怀化上河阳戏《盘花》表演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赛龙舟

沅陵县文化馆

赛龙舟主要流行在沅水中游的沅陵县,每年的农历五月众多的龙舟在这里举行盛大的传统龙舟赛事。从形式上看,与周边的各县的传统龙舟多元一体,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相同的个性。有跪式划、坐式划、坐式跪式共用划;有单槌击鼓,双槌催船,单艄掌舵,双艄齐下。现已形成以沅陵为核心的多网络,多样式,多流派的中国湖南传统龙舟赛。

传统美术

挑花(花瑶挑花)

溆浦县文化馆

在今天的溆浦和隆回接壤处的海拔1米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瑶族的一个支系民族--花瑶族。花瑶挑花就是花瑶人世代相传的民间工艺。

其制作的方法就是用挑花针通过数针法将白色或彩色纱线挑入土布中,用来制作服饰。花瑶挑花的图案、颜色和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制作出来的服饰精美绝伦。

花瑶女子步要妹展示她的挑花服饰

石雕(沅洲石雕)

芷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

早在南宋初期,沅洲石雕就以制砚著称而载入史册。沅洲石雕分布较广,芷江大多数乡镇与邻近的新晃、麻阳及贵州的黔东南、铜仁等地均有分布。沅洲石雕种类繁多,有砚屏文房类、建筑类、祭祀类、牌坊类、碑塔类、园林类等。技法有平刻、线刻、浅雕、阳雕、阴雕、圆雕、浮雕、镂空等。

传统技艺

侗锦织造技艺

通道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

侗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据文献记载,侗锦在年前的古代就已经产生了。通道侗族自治县是侗锦的重要产地。侗锦编制工艺独特;图案富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色彩亮丽和谐、高雅凝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侗锦在传统习惯中主要作被褥、衣料、头帕、绑腿等,除此之外还是祭祀和庆典的装饰品。

(记者李青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vs/12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