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领转型金绣娘,她成为非遗传承人火了

念中学时,郑晓蓉在劳技课上接触到编织、钩针、缝纫、裁剪,自此对手工艺有了兴趣。不过彼时的她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一名“绣娘”。直到年,39岁的她决定“转型”,辞去企业白领工作,投身非遗技艺传承。年,她被评为上海市级非遗罗泾十字挑花技艺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企业白领到非遗传承人,原本想着没有了“KPI”,可以更多照顾家人,但没想到反而更忙了。随着非遗的“出镜率”越来越高,今年郑晓蓉的档期排满:线下市集、线上直播、非遗进校园、文化交流……不过从“被淡忘”到“热热闹闹”,非遗技艺的传承目前仍“缺人”。白领辞职成为非遗传承人,“没想到更忙”

年,罗泾十字挑花技艺首批入选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当时,郑晓蓉还不知道什么是罗泾十字挑花。

直到年,刚生完二胎的她来到罗泾的婆婆家“坐月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教“十字挑花社团”的成员制作中国结时,第一次注意到了这个特别的纹样,“这是十字绣吗?”

社团负责人告诉她,这个技艺不同于十字绣,罗泾十字挑花技艺挑制的纹样正面十字交叉,背面一字点状整齐排列,干净整洁,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抽象的纹样。

看到郑晓蓉很感兴趣,社团负责人又给她发了一块30×30厘米的白色土布和一些针线,并邀请她参加即将举办的罗泾十字挑花技艺大赛。

我在中学的劳技课上接触过编织、钩针、缝纫、裁剪等,对这些事情感兴趣。后来平时自己也会玩玩十字绣,坐月子的时候给宝宝织些毛衣、毛裤,不过没有太钻研过。”

回去后,她趁着孩子睡觉的时间,开始研究“十字挑花”是如何形成的:跑去宝山图书馆查资料,在网络上搜索纹样,研究如何挑制……经过了三个月的摸索,她制作了一个挑花作品,获得了比赛的二等奖。

比赛结束后,我也想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哪里,后来陈育娥老师告诉我,十字挑花的走针是有逻辑的,线足够长的情况下,背面只有起针和结束两个结。而我是随便起针,随便结束,走不通了就打结,这就造成背面的结非常多。”

知道问题后,她开始找有经验的阿婆请教,正式“入门”学习。不过此时她还有正式工作,在一家企业做项目。年,得知罗泾十字挑花艺术工坊正在找专职人员进行运营管理,郑晓蓉选择了辞去白领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非遗文化工作中。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包括我妈妈、丈夫都没有明确说同意或是不同意,只有我婆婆明确说‘不许来’,因为她是会十字挑花的,她觉得这个技艺的学习、传承道路太艰苦、太孤独了。但我是真的很喜欢这个技艺,同时也喜欢慢节奏的乡村生活,企业里面KPI的压力也很大,然后我婆婆家就在这边,在这里也可以多照顾些家人,所以就辞职了。没想到的是,过来后比之前还要忙,不过我不后悔。”

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她真正学会了这门技艺,可以独立在绣布上制作纹样。年6月,她被评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在这一年,非遗热度不断攀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市集活动、文化交流……她的工作日常排得满满当当。

我年去市集活动摆摊的时候,很多人还不太了解非遗,常常是像逛展销会一样,走马观花地看一眼。到了年下半年,就发现很多人都知道了这是非遗技艺,想更多地了解这个技艺和文化。”

与此同时,非遗技艺也开始市场化转型,推出系列文创作品。这些从人们生产生活中孕育出的技艺,有的一度成为博物馆、橱窗里的展品,如今再次“飞入寻常百姓家”。

重新走进市民生活的非遗技艺,火了起来。

仍然“难招人”,工坊里都是老年人

非遗火了后,此前备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vs/12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