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经楚辞唐诗,是从认识

名字,是最短的咒语

作为一名资深的追剧迷,这个夏天,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错过《香蜜沉沉烬如霜》这部热播剧的。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可是一段顶着黑眼圈在玻璃碴里找糖吃的日子啊,庆幸的是最后等到了一颗完整的糖。

即使现在这部剧圆满落幕,但里面的众多主角可谓着实红了一夏。除了剧之外,人物的角色海报,也是其中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亮点。

有一组海报,每个主要角色的手边都绽放着一朵象征着人物个性和命运走向的花。除了锦觅真元“霜花”并非植物系的花,其他的都是:

旭凤——如火如荼,有着专一且炽热情感的凤凰花;

润玉——带着几分悲戚,只拥有了瞬间美好的昙花;

鎏英——寄托着自己对爱人奇鸢无比思念的鸢尾花;

奇鸢——注定生死相离、无法与爱人相守的彼岸花;

穗禾——爱是她的毒素,最终害人又伤己的曼陀罗。

锦觅

旭凤

润玉

鎏英

奇鸢

穗禾

看到这组海报的时候,想起梦枕貘的《阴阳师》中安倍晴明的一句话:“名字,就是最短的咒。”而咒,其实就是束缚。

花就是这些角色的“咒”,束缚了他们的一生,象征着他们的命运。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也说明了文字的力量。当古人为天雨粟取了名字,当他们用“鬼”描述了原本的虚无,于是,未知的恐惧便被具象化了。因此,自然可以为人们所用,人们也不再害怕鬼了。

诗人海子有一首诗,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面有这么一句“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所以,名字,是带着强烈的情感的,是洋溢着温暖的气息的,是寄托着人们美好的主观愿望的。

名字,让万物产生连接

名字,是我们与他人,是我们与万物产生连接的一种方式。

我们都知道,《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却忽略了它也是诗人们赠予植物的一场盛大命名式。诗人们通过给植物命名,藉以寄托情感,咏叹生活。

诗人们与植物相亲相近,觉得世间的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他们渴望与它们产生连接。他们根据它们的性状做出判断,他们抓取它们的特征,在欢喜之中表达情感,为它们取名,从而与它们产出了共情,连接在一起。

可是,在时光的流转中,在文字的演变中,在语境的转换中,我们是否还能将《诗经》中植物的名字和现实中它们的真身联系在一起呢?

我们都知道爱国诗人屈原在他开创的《楚辞》中,他用那些香木、香草比喻了忠贞、贤良,用恶木、恶草数落了奸佞小人;我们也知道在那些传唱千古的唐诗诗句中,诗人们用花草树木传达着自己幽微曲折的心事,可是我们仅凭文字或是仅凭实物就能认得出它们吗?

古人赋予植物的美好的咒,因为我们的不熟悉或陌生,而对它们产生了多少误会呢?

“或许有人说三千年前的野花乱草是死知识,但其实千年时空在演化史上也不过一瞬,它们不止跃然文学舞台,更泼辣地存活在现世山边水涯。不过当读者发现《小雅·采薇》篇的‘薇’,不是蔷薇而是野豌豆花;《召南·采苹》篇的‘苹’,不是苹果而是田字草;而《谷风·采菲》的‘菲’竟是大白萝卜时(王菲迷别伤心,此字亦可当‘芳香’解),有必要先做些心理建设,先别抱怨现实磨损了诗意吧。”

在阅读了潘富俊的《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植物图鉴》之后,叶怡君在《新书眉批:蒹葭处处,采薇可闻》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跨界,寻回最初的名字

潘富俊是谁?为什么读他的书会让人有这样的感触呢?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潘富俊就是“跨界奇才”;用一句话来形容,潘富俊是植物学界中最懂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是中国古典文学众多粉丝中最了解花花草草的植物学家。

潘富俊著作了“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这套书,共包含五本,对《诗经》《楚辞》“唐诗”“成语”以及《红楼梦》中的植物进行了解读。在编排中,每种植物都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用跨页的篇幅去介绍的,包括古诗词引文、植物小档案和说明主文三个部分。引文中,除了古诗词之外,还有植物古今名字的异同,一些文意艰涩或难字的注释和标音,以及该作品出现此植物的其他篇章。主文深入介绍了主题植物的特性和历来批注者的异同意见,并旁征博引其他相关文献。植物小档案中介绍了这主题植物的形态、性状和分布地区。

千年之后,在潘富俊的这套书之中,我们通过这些写真照片和文字,寻回了那些“名字”,找回了它们最初的特征。在轻轻吟诵一句句诗词的时光之间,我们藉由着这些名字,跨越了时空,我们在诗词中,感受着他们的欢喜,体验着他们的悲愤,浸染着他们的落寞伤感。我们的情感,因为那些植物的名字,与诗人们连接在了一起。

在《草木零落,美人迟暮:楚辞植物图鉴》的推荐序中,美籍汉学家、现任教于暨南大学外文系的魏伯特,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写下了这么一句话:“读过潘富俊先生的《楚辞植物图鉴》后,我才发现。可能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就是霍氏翻译植物名称的地方”。此前,他读的最多的是霍克斯英译版本的《楚辞》。他说,读《诗经》的时候,也犯过一些大错特错的错误,而《诗经植物图鉴》让他终于得以免去错误,解开所有的疑惑。

想要真正读懂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是需要先从认识植物开始的。去了解植物的外形,去熟悉植物的习性,去读懂植物的个性和特色,去







































精准治疗白癜风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vs/3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