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河北,古朴典雅中看人面桃花

精神的丰碑——下交汤帝庙碑碣的哲辨与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新生事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新观念更在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当下,能领风骚十余年已成为奇迹,遑论百年。“心灵鸡汤”经国人反复烹煮,味道还能刺激味觉神经多少不说,关键还能汲取多少营养,真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十年前,游河北镇下交村汤帝庙,引起心灵震撼。不止布局合理的古迹,还有很多细节,在一通通碑碣、一根根柱础之间。下交汤帝庙为二进院落,中轴线由南而北,建有山门,马王祠、舞台、拜厅、正殿,两侧有华门、妆楼、文昌阁、乐楼、厢房、配殿、耳殿。山门门额书“桑林遗泽”四字,庙门现存历代碑刻15通,碣14方。

这二十九通碑碣,隐藏着生命密码,文化符号,价值观点,更启迪良知、启发善念。

由于地处当年汤王祈雨的析城山脚下,下交人在修汤帝庙上也不甘人后,整座庙宇从碑上看,应由历代人捐资而成,为保证工程质量,每个步骤,如上荆条大梁、油画等都有社首总理监工。监工负责开支、质量、碑碣公布,以免形成豆腐渣工程。

碑碣中最多的,当为捐资碑。从碑碣上看,捐资人以原姓居多,另有进士,妓女等当时所谓上九流、下九流不同人。说到此处,不得不谈下交碑碣文化。在重修东西阁记碑文中,引首第一句写到:“夫善者,天下之公理也;好善者,天下之公心也。”而在嘉庆十四年,重修五福神祠记碑文中说到:“邪匪平定,民力已竭。”“无恒产者亦有恒心。”“故人将食而秉礼守义者,比户皆然也。”“人皆谓祸福之来,自有定数,非人力所能转移。”从碑碣上看,在修汤庙及维护过程中,有的情况是在物力疲惫下进行的,但为了善之一念,在宗教学和历史上,不分三六九等。因为为了善之一字,“自古以来,有其始者,斯有其终。”

下交汤庙,不仅为人心向善之地,也是文人墨客寄壮志,发幽情的所在。嘉靖庚寅年,农历三月二十六,七十八岁的李澣来到下交汤庙,写下两首五律:

过下交村上姻亲原氏文耀文璧昆仲

我爱花村好,携琴特一行。

山川钟秀气,人物擅芳声。

比屋书香远,前修宦辙荣。

卜居宜善里,惆怅重含情。

下交村谒商王成汤庙

夏道日沦亡,天符命武汤。

南巢方放雪,率土悉归王。

揖让推虞舜,忧勤并姬昌。

罔头遗庙在,香雾霭龙章。

除此之外,更有捐杨树,捐塑像等等碑碣不一而足。

游这个国宝级汤庙,在“竹径”“松轩”下漫步,怀着一颗向善的心,我们隐约在红尘中找到了人生的信仰,那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善。”

希望读此文者,抽出闲暇,来下交汤庙,从商时走过历史,直到现代,进行一次时空中善的对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vs/4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