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79454.html
姓名:崔护
时间:-年
籍贯: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
代表作:《题都城南庄》
名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社会履历:
二十四岁,进士及第。
二十七岁,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
一
在大唐诗坛上,有很多奇葩的甥舅组合。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想买断外甥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版权不成而亲手要了他的命的宋之问这对甥舅组合。
而另外一个,则是写下了“人面桃花”而著称的崔护和他的舅舅。
我们都知道,崔护最出名的,并不是因为他官场得意,而是因为他在大唐诗坛上留下了一首《题都城南庄》,留下了“人面桃花”的悲情爱情故事。
今天我们就跳过这首诗,去讲一讲崔护与他舅舅的奇葩故事。
哦,应该说是崔护的奇葩故事。
刚刚开始的时候,崔护只是个无名小辈,没有什么名气。
他从老家博陵,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但不幸的是,外地郎崔护一进长安就两眼一抹黑,懵懵懂懂地进了考场,然后懵懵懂懂地落了榜。
落榜就落榜吧,反正落榜的那么多,也不差他这一个。
大不了你就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自身找找原因,争取下次高中不就得了。
可崔护并不这样。
我将责任推到了当时的主考官身上。
那场考试的主考官不是别人,而是他的舅舅,苗登。
苗登其人,历史上没有详细记载,说是崔护的娘舅,其实应该不是很亲,要不然,也不会不去关照。
他们的关系,应该就类似于,苗登跟崔护他老妈,是个堂兄或者表兄之类,而且还是拐了几道弯的那种。
崔护就将怨气撒到了这位远房舅舅身上,你个老东西,连自己外甥也不照顾一下,你想干什么》
他越想越生气,越想越愤怒,气得估计连刚刚邂逅的那位都城南庄的桃花姑娘都顾不上想了。
他决定想办法报复苗登。
连夜的抓耳挠腮,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崔护小时候住姥姥家,跟这个苗登有过接触。
当时,苗登喜欢在夏天光着膀子躺在树荫下苦读。
崔护记得他身上有一块皮肤,黑黑粗粗的,犹如一块狗皮膏药,更恶心的是,上面居然还长着三寸长的黑毛。
后来,苗登当了官,知道自己这块胎记不好看,所以,不管天气多热,都要穿着长袍进行遮盖。
你不是不想让人知道吗,嘿嘿,这下我让你天下闻名。崔护腹黑地想道。
于是,他便将苗登这个秘密写好了好多的小纸条、宣传单,并标注惊悚的标题诸如“震惊!别让一个这个地方长毛的人毁了你”之类,并找人在苗登的单位门口和太学院门口进行大面积散发,败坏他的名声。
这件事就这样传开了。
苗登的同事们见到苗登后,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些不好听的话。
苗登掐指一算,就算出了这肯定是黑心外甥崔护搞的鬼。
他在官场混了这么久,什么场面没见过,早就达到了“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境界。
既然这个秘密暴露了,那就坦然面对吧。
于是,他就很自然地跟同事们说了这件事,还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原来,苗登以前只是县衙里的一个小吏。
有一次,他做错了事,冒犯了一位大官。
那位大官要处罚他,下令脱去他身上的上衣,要手下人用鞭子抽打他。
可是,当苗登的上衣被脱下来之后,那人迟迟不敢动手。
原来,苗登身上的那块黑黑的皮肤,不但长着数寸长的猪毛,还一动一动的呢。
原本想要教训苗登的大官吓坏了。
他赶紧丢掉鞭子跑开了。
就这样,苗登免去了一顿毒打。
讲完了这个故事,苗登得意洋洋地跟诸位同事道:“怎么样,我虽然身上长了猪毛,可是这些猪毛还是有好处的吧。”
说着,坏笑了一下,又道:“实话告诉你们吧,我身上不仅长着猪毛,还长着猪尾巴呢,你们要不要看完?”
说完,就做出要脱裤子的架势。
大家被苗登刚才的一席话和举动,给吓得连连摆手,“不看,不看,没什么好看的。”
就这样,苗登并没有因为这次秘密暴露而受到侮辱。
但是,他跟崔护这个远房外甥的感情却彻底破裂了。
第二年,崔护不甘心,又去参加了进士考试。
这次,又没考上。
而这一次崔护的主考官不是苗登,他就再也赖不到别人身上了。
通过这个案例,再去看他的那首《题都城南庄》以及他和桃花姑娘的爱情故事,会不会觉得有种吃了苍蝇的感觉?
但后人却还是将其作为才子佳人的典范。
故事是这样的。
二
唐德宗贞元初年,博陵青年才俊崔护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寒食过,清明来,窗外桃花似锦春意盎然,崔护的内心却是一片寒冬。
他落榜了。
背负着家族命运的青年才俊,不知道改如何面对家乡父老和家中父母的期待。
他很郁闷,他想自杀,他又有些不甘。
他像是失恋了五十次的樱木花道,郁郁寡欢。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想找一处安静的所在,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不知道怎么着,来到了南庄,庄边桃花满树开。
桃花灼灼,撩人心扉。
他像是被什么触动了心弦。
是眼前的美景,还是融融的阳光,还是……
他原本蒙着阴霾的内心,像是突然被阳光划开。
他的嘴巴突然有些干,想说话,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想饮酒,此处却没有飘着酒旗的杏花村、桃花村。
有的只是一间茅舍。
一直红桃,撩着墙间的柴扉。
他轻轻扣了扣门,想讨碗水喝。
柴门响,里面传来低低的声音:“谁呀?”
淡淡的,却带着阳光的温暖。
崔护动容,整了整淡蓝色长衫的衣襟,肃容道:“小生乃迷路之人,出来欣赏这桃花美景,却不甚迷失方向,看到此间人家,想讨碗水喝,布置方便否?”
门内的声音低低地回道:“好吧,请公子稍待。”
门开了,里面走出一位年轻的姑娘。
虽然只是普通的衣衫,虽然面容也不是倾国倾城,但在这阳光里,这春风中,这桃花林的深处,这茅舍的庭庭院落中,显得是那么不同。
崔护随着姑娘,走进庭院。
院内依然有桃树。桃树下,青石边,辘轳老井边,放着木桶和水瓢。
姑娘站在桃树下,人面桃花,笑着春风。
姑娘向他指了指,然后福了一福,闪身又进了屋中。
崔护拿起木瓢舀水,比蜜甜,比酒浓。
甜的不是蜜,浓的不是酒,是拿姑娘的笑,是那姑娘的音容。
崔护有些熏熏然,他知道,自己的春天来了。
喝完水后,崔护连连道谢,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个小院。
而院子里的姑娘,也若有所思的关上了门。
回到驿站之后,崔护的眼前还总是浮现出那位姑娘的身影。
眼前美景虽好,还终究是他乡。
眼前姑娘虽好,但自己终究还是榜上无名。
罢了,罢了,暂别长安,待到他日金榜题名时,我必骑着白马,风风光光地上门,许你一世芳华。
回到故乡之后,崔护又是一番苦读。
他的眼前也总是浮现那位姑娘的芳容。
浓浓相思,深入刻骨。
终于又是一年科考时,崔护又来了,度来到了令他曾经沮丧的长安,来到了令他心生向往的长安。
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年桃花开。
他再次来到了桃林深处,那个农家小院。
可是,桃花依旧,农舍依旧,那位姑娘,却再也没有出现。
如遭重击的崔护,看着这桃花,看着这阳光,看着这茅舍,想象着去年与那姑娘相遇时的种种,不禁泪湿满襟。
他再也抑制不住重击的情绪,挥毫在院门前,题写了那首传颂千古的佳作名篇《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千年尽处,时光流转。
美好的事物,人们总是为他安上美好的结局。
唐人孟棨曾为其安排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崔护归来不见姑娘,心想,她是不是跟着家人暂时外出呢,比如说去访亲拜友了?
要不然,怎么不见姑娘不见,连家人一起也不见呢。
过了几天,他又去了南庄那户人家,果然听到里面有人声。
走进一看,是人的哭声。
崔护敲了敲门,出来的是一位两鬓斑白、面容憔悴的老人。
崔护说明来意,老人听后突然爆怒,道:“你就是那个去年来我家讨水喝,今年在我家门前题诗的书生?”
崔护连连称是。
老人更怒,连连大叫,“凶手,杀人凶手,是你杀了我的女儿!”
崔护连连叫冤,并问明缘由。
原来,老人原本是朝中一位致仕的官员。
他带着一家人在这长安城南的桃花林里归隐,其乐融融。
女儿刚满二八,在他的教导下早早学会识文断字,但因自视甚高,因此,至今还待字闺中。
去年,与崔护邂逅之后,暗暗种下情思。
崔护离开之后,她经常精神恍惚,消瘦憔悴。
老人看女儿如此,不由心疼,便带着女儿出去,拜访以前的至交好友,想让她散散心。
前几天才刚刚回来,谁知刚到门口,就看到崔护写在门上的诗句,一下子就病倒了,气若游丝,眼看就不行了。
崔护听后,心像是被什么扎了一下,向老人说道:“伯父,我能看看她吗?”
老人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
崔护走进屋里,看到躺在榻上的姑娘,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
他轻轻地唤了几声:“姑娘,姑娘。”
过了好一会儿,姑娘微微地睁开眼睛,看到了崔护那张熟悉的面容。
于是,美好的故事,画上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现代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以这个传奇动人的爱情故事为版本,创作出了京剧——《人面桃花》。
当然,另外一种说法,则极具传奇色彩。
是说崔护第二年再去寻找姑娘,题完那首诗之后,门突然开了。
去年那个姑娘走了出来,邀请他再次到家里做客。
上次只是让他在院子里喝了一碗凉水,这次却将他请到了屋子里。
屋内别有洞天。
设置可以说奢华无比。
姑娘设宴款待,奏起美妙的乐曲。
餐桌上珍馐毕陈,鲜美可口,姑娘软语温存,殷勤劝饮在温柔乡里。
一晃就是半年,又到春暖花开时节。
两人思乡心切,姑娘苦留不住,只得依依告别。
但出来之后,却发现外面已经面目全非,亲人朋友都已经不再。
天下已不再是大唐的天下。
黄巢作乱,天下动荡不安。
原来,时间已经过去了百年。
既然亲旧不存,无复相识,崔护想重回桃花林,可是再也找不到归路……
是不是很传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