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背诗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

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s://m-mip.39.net/pf/mipso_5777837.html

古诗词赏析

看久了会写诗的

往期精选

\04\29

每日背诗

惜春词

每日背诗

琴茶

每日背诗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春日二首(其二)

宋·晁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

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

争随流水趁桃花。

注释

1、阴阴:此处指林木繁茂因而绿阴深深。

2、交加:相加、叠加之意。

3、趁:此处指鹅鸭争相在水中追逐落花之意。

简析

不知道这两首《春日》是不是同一时期写的,它们的内容明显不同,一首写的是作者内心的情怀,另一首捕捉的则是春日的一个小镜头,我们来看一下:

“阴阴溪曲绿交加。”

这一天作者闲来无事,信步走到郊外,他看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小溪两岸,树木阴阴,草木之绿,溪水之绿,互相映衬,相互叠加,简直是一个碧的世界,绿的王国,作者深深的陶醉在这浓浓的“绿”之中了。

“小雨翻萍上浅沙。”

昨天晚上应该还下了一场小雨,春日的小雨,早上起来,天光放晴,作者这才会信步走到郊外,来看这雨后的春色。他一定沿着小溪走了很久,他在用心的观察这溪边的景色。他看到昨夜的那场小雨,让小溪的水流变急,变大,而变急的水流又把不少的浮萍冲上了沙岸,这个就是“小雨翻萍上浅沙”的内涵。

不过还有人做出了另外一种解释,认为是蒙蒙细雨打在浮萍上,浮萍细嫩的小叶沾附了一层细碎的水珠,看上去就像涂上了无数的沙粒一般,我却觉得这未免有些牵强,虽然该解释相较于上面的解释,无疑美丽了许多,生动了许多,然而说叶子上的水珠像涂上了一层沙粒,却又怎么看怎么不像,水珠怎么会像沙粒呢?除非观察者老眼昏花,眼前迷蒙蒙的一片,才会得出这种观感,否则以正常人的视力,都断然不会做如是想的。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如果说前两句作者主要从静态描写溪边的景色的话,那么后两句作者就捕捉了一个动景,呈现到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动静结合、相映相生中进一步品味和体会小溪的春色,那么这个动景是什么呢?

原来小溪中有一群鹅鸭,它们当然不是苏轼笔下“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鹅鸭,因为这时候很明显已经是暮春了,桃花已经开败,风吹雨打,片片飘落,其中一部分落入小溪,随波逐流,一路漂流到了这儿,而水中的鹅鸭,显然又不知道什么叫春愁,但见它们也随着水波,游来游去,时上时下,争先恐后,争相追逐着水中的桃花,有的衔到了,有的没有衔到,活脱脱的在作者面前表演着一幅“鹅鸭逐桃花”的动态场景,那么看着此情此景的作者,内心的心理活动又会如何呢?

从“春去尽”这三个字的使用来看,很明显,作者的内心深处是有那么一点春愁的,春天来了,但是又去了,而且已经“去尽”了,这一点鹅鸭虽然“不知”,但作者自然是知道的,而作者既然知道,对于一个多情敏感的诗人来说,流露出淡淡的惜春情绪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不过诗人的重点应该并不在于表达这种惜春情绪,那么他的重点又是什么呢?

解开这一层的关键仍在于“不知”二字,因为鹅鸭正是由于“不知”,这才面对春去的时候,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愁绪,而是春去就去吧,因为春去之后,还有夏来,花虽然开败,但绿叶亦在滋生,作者第一句不是写过“阴阴溪曲绿交加”吗?花之红色诚然少了,但天地又以绿意加以弥补,所以悲伤什么,原不必过于悲伤,只要以淡然的心态面对天地万物的生灭变化,那么世界仍会安好如初的,所以鹅鸭何妨追逐水中的桃花玩,而溪边的诗人自己,又何妨以欣赏的心态看待那些鹅鸭追逐桃花玩——一切皆有诗意,一切依旧恒常,人,顺应就好。

是为诗解。

解读者:岁月如歌,网名原上,古诗词爱好者。

(原上)

(一路轻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vs/7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