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艺术天才错生帝王家,其画画有着惊人

宋徽宗将绘画作为科举考试项目,每年以诗词做题目,其中脍炙人口的题目有“山中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等。获得“山中藏古寺”第一名的绘画作品没有画任何庙宇楼阁,只有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而得“踏花归去马蹄香”第一名的画作也只画了蝴蝶飞绕马蹄间。徽宗的审美趣味超凡脱俗不可小窥。

作品二: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芙蓉锦鸡图》纵81.5厘米,横53.6厘米,为一幅绢本立轴,双勾重彩的工笔花鸟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经典传世名画之一。

《芙蓉锦鸡图》整幅画色彩艳丽,典雅高贵。一个由静到动的瞬间,造型生动,令人叫绝:画面上只有芙蓉花的一角,疏疏的两枝娴静地半开着。一只锦鸡蓦然飞临芙蓉枝头,压弯了枝头,打破了宁静。枝叶还在颤动,而美丽的锦鸡浑然不顾,已回首翘望右上角那对翩翩的彩蝶,跃跃欲试。诗意画旨,尽在其中。

古人称鸡有“五德”:“头上有冠是文,脚下雄健是武;临敌敢斗是勇;见食呼友是仁;按时报晓是信。”赵佶将自己比作“五德”俱全的锦鸡,想要安逸太平,却怎知会有“靖康之难”!此画设色浓丽,晕染细腻,传达出皇家的雍容富贵气派。

作品三:宋徽宗《桃竹黄莺图》

年1月10日宋徽宗《桃竹黄莺图》最终以万(均为落槌价+10%%佣金)的成交价拍卖。

这件是从日本大阪一藏家手中征集回国的,实际上是一幅长约1.5米的长卷。画面上五只情态各异的黄莺,或鸣叫、或聆听、或对语、或飞跃,再配以翠竹桃花,整个画面栩栩如生。画卷末尾所题款识为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并有“天下一人”的画押。此外,画中还嵌有“三希堂”、“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等四十余方印,同时还有乾隆皇帝的御题。有专家认为这曾经是一件清宫藏品。

作品四:宋徽宗《桃鸠图》

《桃鸠图》,纵26.1厘米,横28.5厘米,绢本设色册页。此图流传日本已久,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图以“折枝”法画一枝桃花,上栖一鸠鸟。花枝勾勒精细,鸠的形象生动,羽翼开张,显得生机勃勃。笔墨设色上极富创意,枝叶以墨线勾勒,略加皴擦,而桃花则以色勾、染。鸠则融合勾、擦、染、点,尤具特色的是用生漆点睛,黑亮而富立体感,神采奕奕。鸠身以墨色为底,随类敷彩,难得的是赵佶在北宋长期崇尚水墨的基础上大胆采用重色,如头、胸部在墨骨上罩染石绿色,使画面在典雅中透出浓艳。这种在花鸟画的局部罩染青绿重色的方法,有别于唐画的大青绿设色,或可谓之“小青绿”,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对于南宋花鸟画小品的兴盛无疑极具启迪意义。

作品五:宋徽宗《腊梅秀眼图》

《梅花绣眼图》,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24.8厘米。本幅款识:“御笔”“天下一人”。钤“御书”朱文葫芦形印一方。鉴藏印钤“阿蒙秘笈”。

图中梅枝瘦劲,枝上疏花秀蕊,一只绣眼俏立枝头,鸣叫顾盼,与清丽的梅花相映成趣。绣眼是一类著名的观赏鸟,眼周有白环。常集成小群,飞止于竹林、树丛间,食昆虫与果实。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性柔驯,鸣声婉转。此图虽然景物不多,却颇为优美动人。所绘梅花为宫梅,经过不断剪枝,人工修饰痕迹较重。此种梅的画法精细纤巧,敷色厚重,自有一种富贵气息,这样的风格趣味为宫廷所好尚,显然代表了皇家的审美意味。

作品六:宋徽宗《腊梅山禽图》

《腊梅山禽图》,绢本设色。纵82.8厘米,横52.8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此图写一株腊梅,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

宋徽宗用他独创的“瘦金体”,于画的左下题无言绝句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约者,丹青也,亦知己也。千秋之白头,不畏风雪,愿得相守相伴。而花靓状淡景,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作品七:宋徽宗《腊梅双禽图》

赵佶擅长花鸟画,以精工逼真、缜密富丽著称。如图这幅《腊梅双禽图》,一只腊梅穿插于柏叶之间,两只山雀顾盼有情,淡雅清香。山雀用生漆点睛,更显神采奕奕。整幅作品墨色简淡,有朗润清丽之气。落款署“御笔”和“天下一人”,加有朱文“御书”二字葫芦印。

作品八:宋徽宗《竹禽图》

《竹禽图》,绢本,设色,纵33.8厘米、横55.5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了双雀嬉竹的自然景象,动静合一,栩栩如生。画中的云雀真实地描绘出了表情和动作,鸟的眼睛利用生漆来点,高出纸面,显得特别有神。图绘石崖伸出两根竹枝,两只禽鸟相对栖于枝上,用笔细腻工整,但竹子的枝叶、棘条都用色敷染而不勾勒,崖石的画法可见生拙之笔。此作与《腊梅山禽图》、《五色鹦鹉图》那种双钩细笔的画法有所不同,与《柳芦雁鸦图》、《池塘秋晚图》的画法也不一致。

作品九:宋徽宗《天水金英秋禽图》

《天水金英秋禽图》,由私人收藏。

此幅秋禽用笔工细,用墨沉厚,而菊花亦细腻勾写。

作品十:宋徽宗《红蓼白鹅图》

《红蓼白鹅图》轴,高一三二·九厘米,宽八六·三厘米,设色画。无名款。收传印记有“宣和殿宝”、“乾隆鉴藏”等十余印。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红蓼白鹅图表现一只白鹅在红蓼花下陂畔,安闲的梳理自己的羽毛,白鹅这一神气的表现有显著的人格化的意义,具有高尚的情操,也是作者的生活理想的表现。

此图写红蓼一枝离坡高起。画折叶反正,翻折得势,用粉染瓴,笔意精工之至。白鹅静卧岸边,引颈回眸,造型上健壮肥硕,全画面无论白鹅、蓼花的枝干、叶均用细线双钩、坡岸、水纹钩皴与之笔韵一致,且用淡墨汁绿等层层宣染,精工而丰富,整幅画面意境清旷,幽远辽阔,一派深秋的肃杀气氛,借单纯的物象传出,充分说明这是一张言简意赅的传神妙品。画面唯因年代久远而蓼花红色脱落,似觉美中不足。红蓼它生命力旺盛;它不择地土;它重在子实;它能在漫山遍野地生长,到处充盈着社会的和谐、安宁。

作品十一:宋徽宗《柳鸦芦雁图》

《柳鸦芦雁图》,纸本淡设色,纵34厘米、横.2厘米。

赵佶的花鸟画风格以工细彩墨为主,并能寓巧于拙,《柳鸦芦雁图》是他拙朴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柳鸦芦雁波图》共分二段,前段画一株柳树和数只百头鸦。柳树枝干用粗笔浓墨作短条皴写,笔势很壮,显得浑朴拙厚,凹凸节宽之状自然天成。柳条直线下垂,流利畅达,运笔圆润健韧而富弹性,墨色前后层次分明。停在枝上的白头鸦或靠根偎依,静观自得,或喃喃相语,使寂静的大地充满了生机。鸟身用浓墨,黝黑如漆。鸟的羽毛用墨留出白线,鸟的嘴舌用淡红色点染,头和腹部敷以白粉,周围略用淡墨烘染,把白头鸦衬托得分外突出,显得神采奕奕。全图笔墨醇和安谧,脱去凡格,深得熙落墨之意韵。

此图中柳鸦芦雁采用没骨画法,竹以双钩法绘出,设色浅淡,构图洗练。粗壮的柳根、细嫩的枝条、姿貌丰腴的栖鸦、芦雁画得都很精细工整。栖鸦双双憩息嬉戏,芦雁饮水啄食,形态自在安详。点睛用生漆,更显得神采奕奕。此图在黑白对比和疏密穿插上取得了很大成功。整个画面恬静雅致、神静气闲。

赵佶听琴图

画家简介赵佶,宋徽宗,北宋第八代皇帝,河北琢县人,是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其书,首创“瘦金书”体;其画尤好花鸟,并自成”院体”,充满盎然富贵之气,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赵佶倡导文艺,使承继五代旧制的“翰林图画院”又营运了一百多年。在政治上赵佶昏庸无能,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今浙江省绍兴县永佑陵。

阁下想阅览与书画相关的哪些内容,可







































设计总监
白殿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vs/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