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少年学优秀案例乡村非遗根脉厚,花灯

年广东省“非遗少年学”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正式“放榜”,共评出优秀传承学校10家、优秀传承单位10家、优秀乡村传承学校10家及优秀传承人10人。本届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少先队广东省工作委员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会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承办,广东省教育基金会、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广东粤剧院、广东友谊剧院协办。本期“非遗少年学优秀案例”系列报道将走进优秀乡村传承学校,探寻在乡村的土壤里如何让传统非遗后继有人。21单位名称: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龙阁小学案例名称:木偶之花美校园非遗传承显特色非遗项目:潮州铁枝木偶戏仅靠三根铁枝,木偶就能飞天遁地?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龙阁小学,一场铁枝木偶戏正在上演。铁枝木偶戏由皮影戏演变而来,成型于清代,于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龙阁小学·小朋友在演示铁枝木偶。随着社会的发展,铁枝木偶戏的传承发展面临断层。为保护好这门技艺,镇龙阁小学自年起将铁枝木偶戏引入校园。学校不仅邀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培森授课,还通过设置分层训练、打磨校本课程、创排新剧目等方式,为同学们提供专业课程。八年来,同学们可以娴熟表演《桃花过渡》《陈三五娘》等经典木偶戏片段。目前,学校已培养出多名学员,成为铁枝木偶戏传承生力军。22单位名称: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案例名称:让古老的瑶族刺绣绽放——连南瑶族挑花刺绣的教学研究非遗项目:连南瑶族服饰刺绣“上一针+3,退一针+5……”这些奇妙的符号,实则是简化版的瑶族刺绣口诀。在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古老的瑶族刺绣正焕发着勃勃生机。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同学们在学习瑶绣技艺。为了传承好这门古老的技艺,学校组织瑶族刺绣工艺田野调研活动,发动师生深入各瑶寨收集不同风格的刺绣纹样,最终收集到马头纹、松树纹、眼珠子纹等25种珍贵图案。为了更好保存这批刺绣纹样,同学们仔细记录下插针间隔的线条数,反复试验后编成口诀,并将其编撰成册。人们只要跟着这套口诀操作,就能在指尖复原古朴迷人的瑶绣图案。23单位名称: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案例名称:活态传承让非遗在校园中绽放异彩非遗项目:瑶族刺绣等从年至今,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培养出名瑶族刺绣人才。这一数据反映出校方对瑶族文化传统的珍视。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同学们跟着瑶绣教程学习。学校将瑶族刺绣、瑶族舞蹈纳入常规教学体系。除编写校本教程《瑶绣实用教程》外,学校还设有专门的刺绣教室,将瑶族长鼓舞改编成长鼓操,成为“大课间”的重要一环。此外,学校在瑶族民歌的调研上也颇费心思,目前已经完成了以《大歌书》为基础的瑶族民歌整理与记录,为接下来增设的瑶族民歌教程奠定基础。24单位名称:信宜市镇隆第一中学案例名称:非遗在校园文化永相传非遗项目:六双花灯节茂名信宜市镇隆镇的六双花灯,是广府文化、高凉文化、壮瑶文化融合的产物。六双花灯以竹篾为骨,以宣纸为面,以祝语为表,以烛火为心,展现出浓浓的乡土情怀。信宜市镇隆第一中学·同学们现场制作花灯。为使六双花灯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信宜市镇隆第一中学积极开展“六双花灯入校园”活动,邀请当地有名的花灯传承人到学校授艺,开发出校本教材《花灯》,并设置专业的花灯制作室,保证同学们每周都能上一次花灯课程,亲手体验古老非遗的动人魅力。25单位名称:茂名市电白高级中学案例名称:电白鳌鱼舞课程资源开发和实践非遗项目:鳌鱼舞鳌鱼舞主要流行于粤西电白沿海一带,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它是民间道具舞,以其古朴的地域色彩和吉祥的寓意,深受当地人民喜爱。茂名市电白高级中学·同学们在制作鳌鱼舞道具。近年来,茂名市电白高级中学将鳌鱼舞引入校园。同学们在学习鳌鱼舞同时,还要学习它的制作技艺。为使课程更加“原汁原味”,学校组织老师下乡采风,积极挖掘、整合鳌鱼舞课程资源,完成《广东舞蹈文化——茂名非遗舞蹈》中“电白鳌鱼舞”的内容修订。由于鳌鱼舞表演形式流动性强,缺乏固定的演出团体和原创舞蹈,年,学校老师再度采风,集体创编了原创舞蹈《鳌·祭》《鳌·继》《鳌·望》等,填补了鳌鱼舞原创艺术作品的空白。杨逸戴雪晴主办方提供杨逸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bj/12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