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二十一岁

《江南三部曲》是作家格非呕心沥血十余年、探索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衍变的系列长篇小说,曾于年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最近我读完了其第一部《人面桃花》,其余两部则是《山河入梦》与《春尽江南》。

小说以20世纪初为背景,描写了在江南水乡的普济,主人公陆秀米的父亲陆侃官场失意回归家乡后发疯出走,随后一个叫张季元的革命党人来到了陆家却在组织暴动时遭到清廷杀害。而陆秀米则在出嫁途中被土匪绑去,阴差阳错走上了革命道路,在从日本横滨留学归来后她在家乡实施一系列革命活动,却遭到重重阻力,并被人利用而以失败告终,最后万念俱灰而选择禁语变成一个哑巴。

小说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几代人之间的乌托邦梦想,陆侃仕途中断后在家乡寄情于山水,梦想遵循陶渊明的指引将家乡建设成一个桃花源,但他的梦想得不到任何人包括自己老婆的支持,最后失疯被禁锢在阁楼中直到有一天离家出走,从此人间蒸发。而他的这一梦想却被同为官场出身的王观澄在偏僻的花家舍得到了实践。

在外人看来,花家舍是个土匪窝,可依我之见,它却是真正的世外桃源。我在这里苦心孤诣,已近二十年,桑竹美池,涉步成趣;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春阳召我以烟景,秋霜遗我以菊蟹。舟摇轻飏,风飘吹衣,天地圆融,四时无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洵然有尧舜之风,就连家家户户所晒到的阳光都一样多。每当春和景明,细雨如酥、桃李争艳之时,连蜜蜂都会迷了路。

然而桃花源再美也阻挡不住人性的残酷和复杂,因此王观澄的桃花源只是昙花一现,甚至可以说只是徒有其表,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为了维持花家舍的运转和他的手下兄弟们的享受,不得不通过肮脏的手段进行外部代偿,那就是打家劫舍。虽说是杀富济贫,但为了让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能和官府分赃,而主人公陆秀米就是他们的目标之一,这也导致了陆秀米后来人生的大转变。

另一方面,在王观澄行将就木之时,围绕着他死后的权利继承问题就已经开始隐隐浮出水面。最终在外部力量的催化下,一场腥风血雨席卷花家舍,这座桃花源的创始人和建设们都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花家舍也在一场大火中烟飞云散。而值得玩味的是,这个外部力量就是同样有着大同梦想的革命党。

而革命党人的乌托邦梦想也非常曲折,张季元是革命党人在普济最早的传播者与活动者之一,最终却死于叛徒告密。除了陆秀米的母亲梅芸,直到他死去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他死后留下的日记本也间接把陆秀米推入了乌托邦的幻想之中,陆秀米在经历无数屈辱和坎坷后去了日本,归国后继承了张季元的事业,并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手段,然而在辛亥革命前期,披着革命党人面具的龙庆棠用计霸占了陆家祖宗留下的几百亩土地,之后她就被清廷俘虏入狱,而抓她的龙守备恰恰是龙庆棠的儿子。而没过多久辛亥革命爆发,龙庆棠却以革命先驱自居,抢占了革命果实,最终出狱的陆秀米毅然选择了禁语成了一个哑巴。

这就是他们几代人生生不息的乌托邦梦想,陆侃和王观澄是几千年来封建文人的代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他们的精神寄托,然而要想实现它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即使短时间实现也不过流于表面,一经现实的挑拨便瞬间分崩离析,如同空中楼阁。更何况他们有多少人是真心钟情于这种生活的,不过是官场失意后的无奈之举罢了,内心到死还做着官老爷的梦。

不过,我还是厌倦了。每天看着那白云出岫,飞鸟归巢,忽然心有忧戚,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对自己说:王观澄啊,王观澄,你这是干的什么事啊?我亲手建了花家舍,最后又不得不亲手将他毁掉。

革命党人的路途也是充满曲折,像张季元一样,那时候大部分革命党人都是留学归来的洋学生,他们见识了外部世界的先进和文明,回国后难免生出革命念头。可他们哪懂得世事艰险和人心险恶,一次次的失败和流血牺牲让他们感到迷茫,如同在黑夜中行走,不知路在何方,只能盲人摸象般依照仅有的那点视野和想法横冲直撞。现实的阻力太大了,民智不开,哪怕秀米在村中建了免费的新式学堂,也没人去上;病人哪怕驱鬼弄神、卧床等死也不愿接受西式医学。在他们眼里,陆秀米这个坐拥家中几百亩天地的地主家小姐简直就是疯子,张季元即使没有暴露身份也被视为异类。那些加入陆秀米麾下的人,不是蹭吃蹭喝的叫花乞丐,就是贪恋她美色的男人,还有那些心里各自藏着小九九的人只是打着革命旗号,行杀人、强奸妇女之实的勾当。在他们眼里,革命是什么。革命就是“想杀谁杀谁,想和谁睡觉就和谁睡觉”,但革命党人们却无计可施。当清廷的围剿降临之时,这些人便作鸟兽散,临走还不忘吞占一些革命资产。也难怪张季元在日记中恨恨写到,革命成功之时定要有“十杀者”,其中就包括恒产者杀,因为这些人最容易混进革命队伍,也是革命意志最薄弱之人,这让我想到了毛主席所说的“小资产阶级”。而以龙庆棠为代表的实力派,更是打着革命旗号,横征暴敛,唯利是图,最终还能窃取革命果实,而真正为革命作出牺牲的革命者却最终落个一无所有甚至性命不保的下场,这一幕幕简直就是近代中国革命史的真实写照。

书中有一个情节让我记忆深刻,在陆秀米选择禁语回乡的某一年,普济发生了罕见的大旱,蝗虫肆虐,粮食颗粒无收,在村里的一处施粥处,饥肠辘辘的人们排着长队井然有序,没有发生任何哄抢,这时陆秀米好像看到了梦中一直追求着的大同社会。这幅场景出人意料却也在意料之中,大同社会到底是什么,是陆侃梦中将家家户户连在一起的风雨长廊,是王观澄作品里人人穿着同样的衣服,真是让人深思。

作为《江南三部曲》之一,格非在《人面桃花》中营造了浓郁的江南氛围。普济这个地方时常浓雾萦绕,如同这几代人的乌托邦梦想一样虚无缥缈。大量的伏笔前后呼应,很多物件常常在不同地方出现在貌似毫无联系的不同人的手中,很多话被貌似毫无联系的不同人提起,陆秀米数次梦中所见都在现实中灵验,使得人物的命运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好像冥冥之中都是命中注定的。格非的这种魔幻主义色彩的笔法,给普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但这篇小说也并非十全十美滴水不漏,可能处于魔幻色彩的打造,书中很多令人疑惑的地方貌似伏笔,但作者在后文中并没有给出解释。有些类似于鸡汤的话语突然从一些人口中蹦出,十分突兀破坏了整体文风。而且书中不少故事情节可能借鉴了其他作品,特别是《红楼梦》,很老套,总让人觉得似曾相识。最后作者对人物命运的安排衔接地不够连贯畅通,前半部分可读性很强,引人入胜,而结尾陆秀米在禁语多年后重新开口说话,每日在院子里养养花看看书,让人觉得她应该是从过往的经历中走了出来,却突然安详地死去了,全书戛然而止,让人怀疑作者急于结束第一部开始第二部的故事,简直就是虎头蛇尾嘛。

当然总体而言,这本书还是相当值得一读,不同于一般的革命小说中对革命先驱们的神化,小说中张季元会因为儿女情长而差点放弃革命意志,陆秀米也会为了保护儿子而佯装对他冷漠无情,他们是血肉丰满、拥有七情六欲的人,其次才是革命党人。更重要的它是对几代人内心精神追求的刻画,结合中国近代革命的早期历史,可谓十分明了了。而作为读者,也会通过阅读去思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区别,去思考推进社会进步更加实际的可能途径,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我们当下的社会仍然酝酿着各种变革,我们即使袖手旁观,有时也会不得不卷入其中,而这时这本书可能就能提供给我们一些思考及建议。

图片来源于:堆糖网

您的阅读、留言、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奔跑的二十一岁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病专治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cx/2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