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点击?按钮,只想给你好听的)

每年金九时期,物产丰富的陕西三秦大地,甜蜜饱满的蜜桃都会在市场上风头正盛,大受欢迎,而作为水果中的“一番”——苹果也当仁不让,登场争夺风光。

作为水果,两者都是老少皆宜的果中霸王,国民度爆表,从高档进口水果超市到街头巷尾的流动摊贩,处处可见它们的身影。

喜欢桃子的人说,我家桃子软硬皆有,甜美多汁,脆爽好吃……

而苹果的粉丝说,我们苹果青红皆有,品种多样,口感上佳……

好了好了,桃子和苹果都是大众接受度最高、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休闲娱乐来一个,好吃脆甜倍儿爽。

但是问题来了,作为水果,苹果可以吊打桃子,作为果木花卉,苹果的妈妈苹果花为啥没有桃子的妈妈桃花有名呢?

桃花芳名远播,古往今来,赞美吟诵之声络绎不绝,诗篇文字万口传。

桃花,不只在果木花卉中,甚至在百花丛中、群芳谱中都赫赫有名,中国古典文化给它的宠爱冠绝百花,甚至可以说,桃花,中国国花当如是。

而苹果花,除了孕育了苹果,其他存在感为零,毫无观赏价值。唐代孙思邈曾说苹果花“有益心气”;元代忽思慧认为其能“生津止渴”;清代名医王士雄称之有“润肺悦心,生津开胃,醒酒”等功效。

不过现实生活中,也没听说过有谁拿苹果花入药实用的,但是拿桃花泡酒酿酒,制药饮茶内服,制作化妆品护肤品的却是很常见……..

尴了个尬,是颜值问题么?

可是苹果花也很漂亮啊,花呈白色喇叭状,色泽鲜艳,具有一种独特的清香。

苹果花颜值不低,却没有在盛开时成为壮观风景,哼,苹果花表示很不服好吗?是花色花形不够娇艳么?是缺少文人墨客炒作么?是姿态低调不够张扬么?

我们来看看同类其他果木花卉。

先秦时代《诗经》“园有桃,其实之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盛时恣意灿烂,妖娆可亲,中国文人赋予的内涵也是丰富。

从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到李白的“桃花流水杳然去”,再到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从上古传说中夸父拐杖生出桃花林、到西王母的蟠桃园,再到当今网文IP的桃花灼艳十里,名作朗朗上口。

桃花这般妖娆娇艳,凄艳薄命,笼罩了中国几千年文化史。

梨花清冷皎洁,从描写美人落雨梨花,再到春情只是梨花薄,梨花的疏落冷清在一群妖艳贱货般的热闹春意中占尽春光。

月色下最宜看梨花,抬眼全是诗意,醇美如雪,寂寞也如雪,古往今来情感相通,又抚慰了多少文人的心。

杏花开时云蒸霞蔚,云瓣花片胭脂色,出尘又入世,既热闹也含蓄,既高贵也乡亲。

诗文里小楼一夜听风雨,小说里那年初春杏花雨,故事里杏花酒杏花楼挂名......

无论何时,众芳问名排榜,都不会少了杏花。道是桃花不是,道是梨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含笑斗春风。

桃花酿,梨花白,杏花醉。

为何存在感独独缺了苹果花?为何苹果花不得文人青睐?这归结到苹果花的出身问题和中国人的审美意趣。

苹果古来有之,两千多年前,在中国已有栽培历史。相传夏禹所吃的“紫柰”,就是红苹果,可见其历史之久。

西汉《上林赋》中提到“楟柰厚朴”,柰就是早期的绵苹果。左思的《蜀都赋》中有“杜樼栗柰”的记载;郭义恭的《广志》指出,“柰有白、赤、青三种。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例多柰,家以为脯,数十百斛,以为蓄积,如收藏枣栗”。

晋朝郭义恭著《广志》中说,“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干为脯,数十百斛为蓄积,谓之频婆粮”。

当时已知“正月二月中,翻斧斑驳椎之,则饶子”,即类似现代的环状剥皮技术,来促使多结果。

晋代,中国种植苹果的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了。宋人李调元的《南海百咏抄》,已有咏苹婆果诗云:“虞翻宅里起秋风,翠叶玲珑剪未工,错认如花枝上艳,不知荚子缀猩红。”

迄至明代,不但有“夏熟”的“素萘,朱柰、绿柰”,而且“凉州有冬柰,冬熟,子带碧色”(李时珍《洁可玩,香闻数步”,但“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见《群芳谱》),可见栽培和应用的广泛。

但古代的苹果跟现在的苹果不是一个概念。

中国原始野生苹果称为“奈”,生长在新疆一带,因为“奈”的品质差,生产上早已淘汰,由西洋苹果取代。西洋苹果的引进以山东烟台最早,公元年,由美国长老会成员约翰·倪维思引入,开创了中国苹果栽培的新纪元。

也就是说,虽然苹果古来有之,但都是野蛮生长,不为人知还不为人食用。而我们现在吃的苹果都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本质上算是舶来品。

如果说桃、李、杏是东方文化中的常客,那么苹果更多是西洋文化的代表,亚当夏娃偷吃苹果,白雪公主吃毒苹果,苹果作为“诱惑”“陷阱”“勇气”“开拓”的象征而存在。

不仅文化如此,也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桃、李、杏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苹果高得多,果实保存时间却比较短,不适合长时间运输,这些可以反映出中国的“黄土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安土重迁,不愿意走动,自然就钟爱杏,梨,桃了。

而苹果对土壤要求不太高,正如崇尚“海洋文化”的西方人,他们常流动奔波,乡土观念淡薄。所以对他们来说,保存时间比较长、禁得起长途运输的苹果成了首选。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全球化观念开始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传统的思维观念也开始转变。作为西洋文化代表的苹果也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成为人民大众喜爱的水果。

从中国人的审美哲学来看,苹果树整体较其他果木低矮篷大,没有疏枝高昂的意态,缺少修长摇曳的美感,开花时夹花挂朵,放眼望去难以形成盛景,在中国式的审美哲学中显然是不能出众的。

而且它美得不够风格,不够独特,缺少辨识度,它的花型,颜色,大小在同类中只能是及格线,没有让人一眼难忘的美,只能沦为结果的附庸。

从苹果花不出名的悲剧中可以看出:出身很重要,‘炒作’很重要。

如果替苹果花委屈,那就多吃几个苹果吧,毕竟苹果也是很好吃的。

免责声明:本文之观点,立场仅作者个人之表达,与本平台无关。

音频:《FirstKiss》,周杰伦作曲,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中的插曲,收录于专辑《不能说的秘密电影原声带》中。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cx/5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