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能歌善绣的ldquo苗家

图片提供:米兰拂晓

“做一套苗族衣服要费很大功夫,是个累人的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陶美元说,苗绣难就难在全靠“人传人”,但不管怎么难,她也要坚持绣下“样子”,让苗绣图案传下去,让苗家的后代能够学习自己的历史文化。

陶美元是云南保山市昌宁县耈街乡农民。从记事始,她就跟随祖母、母亲从选麻种到纺线,从牵线装机到织布刺绣学起,到大理、楚雄、文山、红河,贵州,湖南走访苗族老人不断地学习,掌握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制作中的纹饰图案造型、纹样色彩搭配、纹饰图案内涵。

“每一个环节都很难,特别是给织布机穿线等几个环节,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掌握。”陶美元说,曾经一段时期,苗绣所需要的麻原料供应较少,许多人家都不做了,纺线机、织布机放坏了,时间久了,许多关键工艺、关键环节都忘记了。陶美元是跟着寨子里80多岁的老人重学后,才把最难的织布机穿线技巧学会的。“现在整个寨子,只有7个人能穿起线,而且都是50岁以上的人。”陶美元对于传承很有紧迫感。

“现在的年轻人心急,做的东西比较粗,这是没有认识到苗绣和服饰对我们苗族的重要性。”陶美元说,从老辈人那里她了解到有关苗族服饰的历史传说和内涵后爱上了苗绣。很多苗族文化只能靠口口相传,现在会讲的人少了,愿听的人也少了,“我要当好‘讲师’,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同时,传承好知识和记忆。”这几年来,陶美元已先后带出徒弟多人。

除了纺线、织布、刺绣、制衣,陶美元还善于演唱苗族小调和山歌,许多小调只有她一人能唱,她也因此被称为“苗山百灵鸟”。几年来,陶美元代表传唱的民间小调集成的《陶美元演唱昌宁苗族服饰习俗小调60首》《陶美元演唱昌宁苗族服饰十八件套小调62首》《陶美元苗族民间故事》等,已成为研究苗族文化的重要依据。陶美元随口唱起了一首苗歌,“现在政策真是好,苗家人过上新生活。”她用汉语说出歌词时,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来源:云南日报)

陶美元:能歌善绣的“苗山百灵鸟”

陶美元,苗族,云南昌宁县耈街乡打平村大龙滩村民小组农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9年,陶美元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第十六届大会,她的苗族服饰展演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为昌宁苗族服饰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础。多年来,陶美元通过音乐、服饰展演、苗族服饰制作等多种途径挖掘、保护、传承苗族传统文化,被誉为“苗山百灵鸟”。

陶美元从12岁开始,就跟随苗族民间老艺人及亲戚到省内外苗族居住地学习,掌握了苗族民族服饰的历史传说和内涵。陶美元对苗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一名“史官”的作用,她既是民间文学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也成为一个民族道德传承的重要载体。陶美元善于演唱苗族习俗小调和山歌,声音独特,韵味别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许多服饰小调只有她一人能演唱,《陶美元演唱昌宁苗族服饰习俗小调60首》《陶美元演唱昌宁苗族服饰十八件套小调62首》等是其代表作,是苗族服饰文化的又一瑰宝,也是非物质文化中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如今,当地许多苗族妇女都拜她为师,同时大理、楚雄、文山、红河等地的苗族妇女也慕名前来投师学习。

陶美元说:“我从记事起,就跟随祖母、母亲在地里选麻种、牵线装机、织布、刺绣等,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掌握了挑花、平绣、锁丝绣等技艺。活到老学到老,要在向前辈学习的同时,不断拓展知识,广收徒弟,传承知识和记忆,积极履行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各项义务,成为一名真正的民族文化传承者。”

(来源:云南民族网)

本期编辑:毛竹小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gc/10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