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各地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迎接元宵。那么郑州地区的元宵节又有哪些习俗呢?跟记者一起来听听民俗专家连德林怎么说。说起来正月十五,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吃元宵,虽然元宵的做法不同,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连德林说:“正月十五他主要是上弦月在正月出现的第一次月圆,所以大家对这个节日非常的重视。吃元宵也是家里人在一起吃个团团圆圆,图一个吉利,家庭团圆、阖家欢乐的意思。”元宵节,民间还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所以元宵节也称灯节,连德林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在花灯基本上都是买来的比较精致的工艺品,但在过去各家各户都要做花灯,“用高粱杆的芯和竹签扎成菱形、方型、圆形、五角星形等各种式样的造型,骨架扎好后用白棉纸糊在上面,再用各色的彩纸建成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民间故事、戏曲人物等贴在顶上,里边点上蜡烛之后在外面就看的非常的清晰。正月十五的晚上各家各户就把花灯提出来了,说是看花灯,其实也是赛花灯,看谁家的花灯做的好,谁家的灯花样数多,等到第二年就会出来很多更新颖的图案,也是起到了一个交流的作用。”而且在郑州地区家家户户到正月十五这天还要蒸花馍做灯盏,“用的是小米磨得面,大概有拳头大小,中间有个圆形的凹,添上香油,用纸做成捻,就是一个灯盏。灯盏的样式也很多,像虎形、狮子形的一般是放在门口有避邪的作用,还有就是五谷灯,在粮囤、水缸、灶火台、牲口圈等都要放。而且由于过去的生活条件不好,灯盏点过之后还可以吃,因为是用的香油所以吃起来焦脆。”连德林说,除了做花灯、蒸花馍做灯盏,其实在郑州地区,元宵节还有一项民俗活动一直流传至今,那就是社火表演,“社火表演大部分都是在正月里的时候人就聚齐在一起练习了,等到正月十五这天把东西都背过去,十六那天到各村去进行表演,有狮子、旱船、高跷、推小车、挑花篮等项目很多,过去民间的社火表演都是群众的自发活动,也没有什么报酬,但是大家都比较的喜欢,一直到现在十八里河办事处还每两年举办一次民间文化艺术节,各个村都会到这里来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