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身上的“雪绒花”
——云南少数民族挑花火草服饰
雪绒花
雪绒花
清晨迎着我开放
小而白,洁而亮
向我快乐的摇晃
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在全世界传唱,深受中国人民熟知和喜爱。
雪绒花,学名高山火绒草,又名薄雪草,欧洲人多称之为雪绒花,其叶子上生有白色的绒毛,拉丁语名称中有狮子脚爪的意思,在德语中有洁白高贵的意思。雪绒花约有56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南美洲。
雪绒花(图片来源:网络)欧洲的雪绒花与云南的火草类属同科,但用途却大不一样。亚洲的雪绒花有41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至东北部。雪绒花,中国人习惯称之为火绒草、火镰草、火绒蒿。生于海拔—米旷地、荒坡或林边草丛中,广泛分布于云南的昆明、楚雄、曲靖、文山、红河、普洱、大理、丽江、迪庆、怒江等地,以及四川南部的木里、雅砻江,越南北部。
云南火草叶子(图片来源:网络)01取火灵草“雪绒花”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提到过火绒,有“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选用火草叶背面的薄膜状的白色绒棉纤维制作火绒,人们将新鲜的火草叶从山上采摘回来后,趁潮将火草叶背面的绒棉撕下晒干即可。后人辑录民国时期罗养儒的《云南掌故》中提及一种更易引燃的火绒:“云南人所用之发火器,纯以火镰擦击火石而取火。其法系用一种野生之黄花茎叶,晒干搓软,乃以火硝入少许硫磺,共同揉之,揉至绒,复晒至极干而后用,是则名火草。”在没有火柴和打火机的年代里,火绒草和火草揉取出来的“火绒”是借助火镰取火的重要引火材料。
傈僳族取火草绒(图片来源:云南扶贫热线)左:火草绒线(图片来源:网络)
右:象皮镶珠火镰、牛皮镶银泡火镰(私人藏品)
02独特的纺织原料在中国古代纺织史上,常见的植物纤维纺织原料主要有棉、木棉、麻、葛等,利用其果絮和茎皮纤维,而以叶子作为纺织原料,仅限于火草这一植物。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制作和使用火草布的历史悠久,最早记载见于明代云南的文献,距今己有多年。明《滇略·产略》引《南诏通纪》云:“有火草布,草叶三四寸,蹋地而生。叶背有绵,取其端而抽之,成丝,织以为布,宽七寸许。以为可以取火,故曰火草。”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中,纺织火草的主要有彝族、纳西族、傈僳族、怒族、白族(怒江州)、傣族(永仁县)、壮族(丘北县)、苗族(马关县)等。
上:傈僳族纺火草线
(图片来源:云南扶贫热线)
右:彝族织火草布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李晓岑、李云《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火草布纺织》的研究,用火草织成的成品,大致可以分两类,一是混纺类,即纬纱采用火草、经纱用麻或棉织成的火草布,这种混纺类的火草布比较结实耐用,而且还可以洗涤,并且越洗越白,穿在身上冬暖夏凉,有“轻、暖、鲜、洁”的特点。在中国纺织史上,混纺布也十分罕见,所以其具有重要价值。另一类是经纬纱均以纯火草纺织而成的,可以用来缝衣服、被子,穿着柔软舒适,但耐久性稍差,而且不能过多的洗涤。
馆藏永仁县傣族火草挑花女服馆藏武定县彝族火草布褂子馆藏石林彝族火草兜火草布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一种布料,用火草布织成的衣服,透气性和保暖性都很好,有棉毛混纺的效果。采用野生植物的叶子为纺织原料,在中国纺织史上十分独特而罕见,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在纺织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创造发明。目前,马龙县马鸣乡咨卡村彝族火草褂制作技艺、丘北县壮族火草被制作技艺、永胜县彝族(他留人)火草纺织已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穿在身上的“雪绒花”,早已深深融入云南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
云南民族博物馆官微图文:戴江、蒙建光编辑:郭少妮审核:杨晓瓦猫——屋脊上的精灵
神秘的陪嫁物——基诺族胸兜图案释义
同奋斗,心相连——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献礼双节
广南接皇姑庙会风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