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节专栏一位博物馆馆长与她快乐艰辛的

白癜风微信群 http://nvrenjkw.com/nxzx/4234.html

3/8国际劳动妇女节

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WorkingWomensDay,简写IWD)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或“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UnitedNationswomensrightsandinternationalpeaceday),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这一天,妇女们作出的成就得到肯定,无论她们的国籍、民族、语言、文化、经济状况和政治立场如何。

如今大家更喜欢将这一天称为“女神节”。小编在此祝各位女神节日快乐!

说起独立女性,每个人的脑海中对此或许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网络上也不乏各式各样的定义。其实作为女性,真正的独立,并不是几个简单的关键词便能一以概之。但只要活出属于自己的理想姿态,拥抱生活中的美好,都将成为最美的风景。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独立女神,将自己的爱好与事业悉心经营,完美结合在一起。她是黔东南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一手创立了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为中外游客了解贵州苗、侗少数民族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她就是杨建红。

在此之前,我们特地前往了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所在地——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贴近杨建红老师的工作环境进行专访拍摄,走进她与汇聚她心血的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

00:44

杨建红老师尤爱苗族服饰和苗绣,馆藏的珍品不少,随意指一件便可娓娓道来:苗绣有15种技法,平绣是最基本的;锡绣为苗绣独有,将锡箔加工后绣成图案;皱绣的工艺简单,但编织复杂、费工;剖线绣最多能把一根丝线分成10多份,绣品最有光彩。

以下内容节选自《藏天下杂志》

三八节女藏家访谈系列

杨建红与她的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收藏的?为什么会选择在贵州做民族手工艺,什么样的契机让您走上这条路的?

藏天下杂志

我是年左右开始收藏,因为当时在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工作,跟民族文化接触得比较多。后来又碰到了一位日本学者——鸟丸贞惠老师,她当时对贵州地区民族服饰有相关研究,我从她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民族文化的知识、理念、重要性及发展前景,这对我们将来文化的发展很重要。

杨建红

您建立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的初衷是什么?

起初的话也就是看着好看,就想买,用自己的工资买一些。因为对这个东西了解多了,就越来越喜欢。时间长了,积攒的东西就多了,堆在家里也觉得是个负担,后来就想着弄个房子把它展示出来,像博物馆一样的把它们展示出来,让大家可以来欣赏,来参观。另外有一个展示的地方,保管起来也方便。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贵州来旅游,民族手工艺的买卖渐渐旺盛起来。包括国外的一些收藏家,也到我们贵州来收藏。那么我们自己的东西就越来越少,后来就觉得收藏是为了留存民族的记忆,民族的历史。慢慢的,对博物馆的建设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到目前为止,把这个博物馆办下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因为过去的一些历史进程中的物件都已经慢慢的消失、毁坏,或者是被国外的人买走,我们自己民族对历史的这种记忆的物件越来越少了,(办博物馆)想留住些东西。

这些民族文化、手工艺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过去对我来说是一份兴趣爱好,现在来说是一份事业。我认为民族文化对我们贵州将来的发展是非常有推动力的,我们作为在这个领域长期工作的人,应该发挥一下自己的专长,把这个贵州民族文化很好地传达出来。

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是现在还在给省内外几所学校的学生授课。此外,博物馆也在逐步完善,逐步实现标准化。之后,准备把博物馆的事业交给下一代,交给我的儿子,让他来继承这个东西。

收藏带给您一个什么样的体验?

收藏应该是其乐无穷,但也是很痛苦的,因为收藏是需要资金来支持的,没有资金的时候,你看到一件好的东西,你拿不到,也是很遗憾的事情。但是收藏还是乐大于苦,特别是收藏了一件心仪的藏品时,人是很愉悦的,甚至这种愉悦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在众多藏品中,您最喜欢的一件藏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结缘的?

其实很多藏品都是很喜欢的,要说最喜欢的、最有故事的一件藏品,就是我的一件侗族的“辫凳”,是做刺绣的一个工具,它形式像一个凳子,是挑花用的。当时有个外国人想把它收走,本来我可以以很低的价格拿走,但是因为那个外国人也想要买,他出的价高。后来没有办法,也是拿出了和外国人同样的价格,才把它买下来。

这个藏品现在在展厅里面陈列着,大家看到都非常喜欢。它是个非常有收藏价值的侗族刺绣工具。

文以载道,贵人善书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hm/10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