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悦读桃花深处,与才子重逢记唐寅故

彭洋出诊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摄影:张文跃

在苏州,漫步桃花坞一带,总让人想起唐伯虎和他的“桃花庵”。这位“江南才子”最知名的代言人,在民间的演义中风流倜傥、潇洒多金。相传他在桃花庵中栽种了半亩桃花,常与友人把酒当歌,月下酣眠,“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飘逸若仙,还能诗画传世,简直羡煞当代“社畜”。然而稍微了解一些真实历史的人都知道,唐伯虎的一生,大起大落,甜少苦多,结局更是含着悲情。无论如何,人们对大才子的津津乐道并无恶意,反而充满喜爱和同情。闲时到苏州桃花坞走一走,参观唐寅故居遗址和唐寅祠,将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摄影:米嘉嘉

唐寅故居遗址

苏州桃花坞大街一带的景致,可谓文艺荟萃。苏州美术馆、苏州昆剧院、昆剧传习所、朴园都傍着同一条幽深小路——校场路。顺着这条小路,走到西大营门双荷花池13号,有一处别致静雅的人文景观,正是唐伯虎的故居“桃花庵”,说是故居,其实如今只是故居遗址。

据志书记载,年(一说年),唐寅以卖画的钱在桃花坞择地建宅,署额“桃花庵”。这里景色宜人,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颇具山野之趣。宅内有桃花庵、梦墨亭、学圃堂、蛱蝶斋等诸多建筑,前植牡丹,后有桃花,唐寅自封“桃花庵主”,常邀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友人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那首有名的《桃花庵歌》也是作于此时。

摄影:米嘉嘉

年,唐寅去世,故居逐渐荒芜。到了清初,尚存部分建筑,名医沈明生迁居苏州购得此处,重建梦墨亭,又建了六如亭、蓉镜亭和桃花庵等,时人称为“唐家园”。清朝乾隆年间,僧人禅林、道心将这里改建为宝华庵,清朝光绪年间又曾改作文昌阁。因而现在提起双荷花池13号,许多介绍中会写“即宝华庵,又称文昌阁”,这便是由来。

年,唐寅故居遗址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年,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正式启动,经开池堆山、植树造景,在土丘上种植桃花等,整治和重建唐寅故居本体及清代相关建筑。年,唐寅故居遗址被列入《苏州园林名录》。

摄影:米嘉嘉

摄影:米嘉嘉

如今的唐寅故居遗址仍在整修之中,暂未开放。进入校场路向西走,新修的道路颇为宽阔,路北竹林、杨柳掩映着西荷花池和数座建筑,路边还有一座唐寅的石像。不规则的荷花池自东北流向西南,在水阁东侧有石板小桥跨池,以通出入。东北处池面颇大,而西南处则曲折蜿蜒,池周以湖石堆砌、花木相围,景色旖旎。跨过石桥,顺着鹅卵石小径往北,算是慢慢进入“桃花庵”内了。

绣琴亭、禅仙居、蛱蝶斋等建筑错落而建,并不像一般古典园林那样有主轴线,显得闲适而随意。此次重建将着力恢复唐寅故居的原始风貌,并复原当时的秋野风光以及营造此处的人文意境,再现“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的胜景。

摄影:米嘉嘉

唐寅祠

距离双荷花池不远的廖家巷前新街10号唐寅祠,也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妥善的修缮。唐寅过世近六十年后,明万历十年(年),僧旭小又在廖家巷内建了桃花庵。当时,唐伯虎的桃花庵早已倾圮荒芜,此桃花庵袭用了旧名。明天启六年(年),杨端孝在庵中供奉准提像,桃花庵更名为准提庵。

摄影:金向东

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荦重修。嘉庆五年(年),吴县知县唐仲冕拓庵东别室为唐解元祠,祀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君像,署室名日“桃花仙馆”。咸丰年间,桃花仙馆倒塌。同治年间,唐翰题复修。民国十二年(年),再修。大殿后的楼房和附房多为民国时所建。

摄影:米嘉嘉

摄影:米嘉嘉

如今的准提庵坐北朝南,占地平方米。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七界,硬山造。大殿面阔五间18.2米,进深十三界14米,高10.2米,硬山顶,左右梢间双层。准提庵大殿及两廊曾于年、年两次维修。年10月,开始全面重修,年12月,维修工程完工。

摄影:米嘉嘉

摄影:邱建明

唐寅遗迹今何在,双荷花池准提庵。故居重建,祠堂重修,这让人们在畅谈唐寅时,有了更为具体的“故事环境”。唐寅之于苏州,是一个极为特别的存在,他是苏州的,是江南的,更是中国的。民间各地谈起他的故事,都仿佛与他是老乡一般,那么熟识、那么亲近,尽管他的一生荣耀与耻辱、辉煌与落魄交织并存。但在人们心中,依然愿意相信他是一个风度翩翩佳公子,愿意将诙谐有趣的故事嫁接在他身上,希望才子佳人能在桃花深处相逢。

(素材来源:IN姑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vs/10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