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爱吃米线,爱到早中晚都可以把米线当成主食来吃。米线是著名的汉族小吃,也是云南本地人最喜爱的食物。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烹调方法有凉、烫、卤、炒;配料更是多种多样,数不胜数。关于米线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是古代中国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民众避居南方而产生的类似面条食品。另一说法是秦始皇攻打桂林的时候,由于当时北方的士兵在桂林作战,吃不惯南方的米饭,所以当时的人就用米磨成粉状并做成面条的形状,来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情。
在云南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米线馆子。无论是早上、中午或下午,甩一碗米线心里就美滋滋的;小锅米线、砂锅米线、牛肉米线、羊肉米线、豆花米线、过手米线、蘸水米线、过桥米线...种类多得挑花了眼。今天笔者给大家分享一家驰名云南省内外的米线小吃—陆良黄金娣米线。
陆良地处云南东部,四季分明,春干夏雨,秋凉冬寒。夏天的雨水滋润着稻苗,一年一熟的稻谷碾去外衣,成了陆良味道的基础。陆良人喜食米,由米转化而来的食物也是陆良人餐桌上的常客,最常见的莫过于米线。相似的食材在不同的地方演绎出了不同的味道,米线也有自己的远房表亲,像是贵州的羊肉米粉,广西的炒河粉、柳州螺蛳粉……这些不一样的味蕾印象,起于各方水土养育的各家人情。沉淀了数十年的陆良人的喜好,成就了如今独一无二的陆良味道。陆良味道并不单薄,不止有陆良米线,但最浓是陆良米线,尤其是黄金娣米线!
这是一家极其富有传奇色彩的米线店,纵横小吃界数十年而不倒。据初步统计,黄金娣米线最高峰一天可卖两吨多米线,年收入以千万为单位,那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据,或者说是新天方夜谭。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总有昆明、玉溪、曲靖等骨灰级吃货驱车数百里前来解馋。这家店总是有排队长龙,大家为了自己的座位不被人拿走,吃的时候被呛到被噎住都不会离开座位,除非把汤喝完。离家久了,老老少少都要去吃他们家的米线。黄金娣米线,风云陆良好几十年,是一块响当当的品牌,其资产的无形品牌价值无法估算,在陆良黄金娣米线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
为什么黄金娣米线能够在岁月的烟雨中独树一旗,其魅力到底是什么?打听许久略闻一二,据说黄金娣出生在世袭家厨,爷爷的爷爷都是享有盛名的金牌名厨,究竟是源于那个朝代,已无从考证,只能从黄金娣的父亲说起,黄金娣的父亲曾是陆良名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飞虎队在陆良修飞机场,就高薪聘请黄父为美国人主厨,美国飞虎队队长曾盛赞黄金娣的父亲,由此可见其家族的烹饪厨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黄金娣在世袭名厨的家庭背景下生活,潜移默化地承袭了祖辈们骨子里的一些烹饪精华。由此看来,黄金娣米线的崛起,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刻家庭背景及源远流长的祖传秘方作为铺垫,所有的这一切,成就了黄金娣米线辉煌的今天。
黄金娣米线辉煌的秘密到底在哪里?这或许永远会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底。据说有人为了探寻黄金娣米线的秘方,曾在黄金娣米线店打工多年,但无功而返。更有好事者,把黄金娣米线拿到权威的化验机构,通过很先进的科研化验分析,但是没有得出任何有价值的结果,因此黄金娣米线就变的更加扑朔迷离,曾有财富战略眼光的知名人士愿意出万元买黄金娣米线的秘方,但被婉拒。这样一来,就为黄金娣米线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有这样的说法,黄金娣米线的配方就像云南白药的配方一样,永远都是一个谜!
想要真正揭开黄金娣米线的神秘面纱根本不可能,黄金娣本人和她的子女永远都不可能把这些世袭财富秘方传授给外人,既然找不到黄金娣米线的真正秘方,那么我们也没必要深究个子丑寅卯,只能从表面现象解读黄金娣米线的一些耐人寻味的配料及用料过程。
黄金娣米线之所以能够在岁月中流传且不褪色,关键用料考究,活米线跟其他米线没有任何差异,猪肉全部使用后腿或背里脊肉,且必须是当天上市的新鲜猪肉,卤制后用筛箕把卤肉的水分漏出,黄金娣米线最核心的就是全部使用上好的肥肉炼制的油,因为肥肉炼制的油口感好且香醇,其实黄金娣米线最核心的就是油辣子,有人猜想,那是黄金娣米线秘方中的秘方。据说黄家炼制油辣椒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估计是怕泄露了祖传的秘方吧!
关于黄金娣米线,有许多赋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一些省市在陆良召开的大型会议,有些领导和嘉宾提出早点就不在大宾馆吃了,就去吃黄金娣家的米线。从陆良走出去的学子或游子,回到陆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黄金娣米线,才能体会到故土难离的韵味。
在现在这个社会,排队购物已司空见惯,而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排队购物寥寥无几,但是在陆良一中门口吃黄金娣米线,却排起了长龙,这也为黄金娣米线赋于了更多神秘的传奇色彩。
如今,黄金娣米线在黄氏家族的用心经营之下,己开了好几家分店,已成为陆良本地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来到陆良,问别的也许没有答案,但只要问黄金娣米线,陆良人没有不知道的。生活是自己的,而黄金娣米线则成为陆良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