娌绘剤鐧界櫆椋庡厜鐤楄垂鐢? http://m.39.net/pf/a_4656585.html点击音乐静心聆听
壹
谈及淮扬美食,扬州早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蜚声海内外。而从个人喜好来说,一日三餐,我更偏爱早茶,食在早茶味在情趣。因此,有朋自远方来,请一顿像模像样的早茶,是必不可少的。请早茶,时机很有讲究,尤其对初次造访的客人。若才落地便请,那客人原本久慕本乡山水名胜,你让他慢条斯理,坐在古色古香的庭园品茗,一箸一箸尝遍流水而来的淮扬名点,他的神思,或许早已飞到了五亭桥,又掠过两岸花柳、一路楼台,乘着吹面不寒的杨柳春风,落在那平山堂前欧公柳旁,在怯怯地与欧阳修对话、与苏东坡把盏了。“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能说什么呢?你若如此安排,只能说明你还停留在吃早茶的“吃”上,只满足了口腹之娱,而吃早茶的情致则荡然无存了。请早茶,得从从容容,在亭台楼阁间从容品味,在画栋雕梁里从容消磨。若无从容安排,非但不能令客人抒怀尽兴,亦白白浪费了扬州早茶的无限风光。因此,但等客人游玩过半,主人若抛一句“明个哉请各位早茶,务必赏光”时,客人无不欣然应允。其实客人饱览了各处古迹名胜,品尝过正宗淮扬晚宴,接下来翘首以盼的,也正是这一刻呢。客人大老远的来了,百年老店是不二之选。那里或古街深巷,或草庐曲水,茶肆融于古典园林,客人既可以领略本土早茶文化,又能感受到主人真诚待客的情义。贰
步行或坐上古雅的人力车去茶社,最是相宜。主客安坐。泡一壶本地新茶“绿杨春”,点几份佐茶的小碟,晨起几片姜,暖胃生津,蜜饯咸姜断断不可少,客人吃的是姜,感受的是主人无微不至的体贴关照。另如桂花糖藕、鸡汁香菇等等,浅尝辄止,好戏还在后头呢。烫干丝与大煮干丝,一个素洁如寒梅绽放,一个丰润似牡丹妖娆,一样的干丝,不一样的情趣。久负盛名啊,果然名不虚传!客人目光灼灼、啧啧称赞,举起的筷子在半空定住,浅浅一笑,还是先拍照吧。主人端坐一边,热情而优雅地翘起了嘴角,一双晶亮的眸子,笑成了二十四桥夜空那轮弯弯的明月。干丝,早茶重头戏,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喜爱和推崇。汪曾祺先生钟爱干丝,这从他的文字里可窥一斑。他在《豆腐》里写到干丝,这还不够,又专门以《干丝》为题,替故乡的干丝作传。而他在《寻常茶话》里的一句“喝热茶、吃干丝,一绝!”更是令人忍俊不禁,我仿佛听见老人脱口而出的家乡口音,一句家乡人的口头禅被他写进了广大读者的心坎上,俨然成了扬州早茶的绝妙广告词。一口热茶,一箸干丝,看茶叶在杯中且浮且沉,让干丝的醇香在舌齿间流转,从容自在,风轻云淡,等待接下来的包子点心。这样的等待,和缓了早茶的节奏,吊足了客人的好奇心,也给宾主之间情感交流,提供了十分必要的契机。茶席不同于酒席,茶席上的交流如茶一样温润,款款而谈、和风细雨,良辰美景,此中有真意,吃早茶的魅力情趣竞相呈现出来。话话家常事,唠唠别后情,不知不觉间,茶淡了,情浓了,心与心更融洽了。不知不觉间,点心上来了,又一轮早茶的高潮。五丁包豆沙包,笋肉蒸饺千层糕……服务生一叠连声报出一长串点心名儿,主人连忙殷勤布点,客人胃口大开。远远的丝竹之音又袅袅地送到耳边,方才手举相机拍下一笼蒸饺,又忙不叠掉转镜头朝向丝竹管弦的来处。瞧,水边柳下,绿荫深处,一队挑花篮的、摇花船的,那花土布衣衫,荡悠悠穿过檐廊,绕过楼台,不喧闹不夸张,走三步退一步地过来了。这一众表演如清风扑面,茶席间平添了几分古意盎然的乡野趣味。最后一份鱼汤面压轴,主人虔诚地挑举起一箸面,哇,好长好长!情深意长,常来常往……这一餐早茶意犹未尽、宾主皆欢,有如名伶谢幕,那大幕合了又开,开了又合,群情绵缠、掌声不绝。叁
我偏爱吃早茶,与从小的记忆有关。小时候物质匮乏,只有过年才能真正吃得上早茶。从大年初一到初五,吃五天早茶,五天一过早茶结束,再想吃,得等一年。因此,小时候的早茶,是与过年连在一起的,充满了庄重与喜庆的仪式感。大年初一的早上,平日靠墙安放的方桌,被抬到堂屋中央。父亲和我们,个个衣着清清爽爽,脸上洋溢着笑意。兄妹仨各人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搬椅凳、摆杯箸、泡茶,盛上四碗果子茶,放好一碟咸姜、一碟五香茶干、一碟水煮茶豆花生米。父亲在炉子间烫好青蒜和百叶,盛在一只青花高足盘内,端上桌,再淋上麻酱油。鄙乡小镇,远距扬城七、八十里开外,其时,那里没有大方干,也就没有干丝,家家皆以百叶切丝替代。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父亲擦擦手,上位安座,一年一度的早茶开始了。家乡风俗,果子茶甜甜嘴,遇见人时方知说甜话,里面的红枣不作兴全吃掉,得留几颗,寓意年年有余。家乡的茶豆青绿如玉,长圆形状,比现今的黄豆还大,水煮茶豆极香,只有过年吃早茶才能吃到,一晃几十年没吃过了,不知这种豆子,现在可还有?茶豆花生米和大蒜烫百叶,父亲准备得充足,吃完还可以再续上。一家人边吃边聊,父爱满满、手足情深。这吃的是过年早茶的第一道茶。茶饮三开后,父亲起身离席,为我们做第二道茶——鸡蛋茶,也叫蛋瘪子。第三道茶是汤圆,芝麻糖,或者豆沙馅的,也叫圆子茶,取义团团圆圆。其实到第三道茶时,孩子们肚子就饱了,往往只吃得下一个汤圆。父亲坚持过年五天,每天都有三道茶,并且要求我们每道茶都得吃,实在吃不下,就算尝一口也行。到年初二,鸡蛋就省了。但是,馒头顶了上来。家乡人称自家做的包子为馒头,青菜、萝卜丝、豆沙馅的,过年蒸包子叫烀馒头。腊月二十以后,家家忙着烀馒头,因此,到年初一之前,大人小孩馒头瘾都已过足,大年初一孩子们对馒头便没有兴趣。虽然吃饱了,还陪着父亲喝喝茶、说说话,不时起身为父亲斟茶,偶尔夹一箸大蒜烫百叶,细细地咀嚼品味。这一顿早茶的时间可谓漫长,从早晨八、九点开始,常常一直吃到中午。期间,有亲戚朋友、隔壁邻居,尤其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陆陆续续上门拜年。父亲和我们会一齐起身,邀请来人同坐吃茶,承让片刻实在不肯的,便舀一碗果子茶奉与来人,以表礼节。从初二开始,馒头和大蒜烫百叶便是早茶的主角了。以上是从前清贫生活中的奢侈记忆。这样的早茶,既有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又有对食物的无限虔敬,更饱含父亲对孩子们的慈爱与教化。我的母亲去世时,仨孩子尚在童年,是父亲一个人抚养我们长大。在那个贫困年代,父亲能够让我们吃饱穿暖已属不易,他却能在过年期间,不厌其烦地为我们精心准备这样隆重的早茶,让我们从小感受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懂得人活着除了温饱,还应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写到此,我忍住泪,拿起手机跟父亲视频,父亲满面春风、声音响亮。我与父亲闲话了一会儿,方才心安。肆
如今,吃早茶早已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了。如果不是请早茶,那么,不必大清早辛苦往外赶。寻常居家早茶,又别是一番趣味。在家吃早茶,可丰盛可清简。茶是家中常年都备的,可换着吃。茶点则十分随意了,我喜欢一锅蒸——鸡蛋、包子、山药一齐放入蒸锅。时常还做拿手的灌汤水煎饺子,药芹馅的、荠菜馅的,颇得家人喜爱。偶得来自家乡的芋头、山芋,我当着宝贝,用喜欢的餐盘盛上,心里美滋滋的。居家早茶平淡温馨,吃的是家常,喝的是互敬互爱。每天的日子从居家早茶开始,物质丰富的今天,这样的生活,一点不难做到。在家吃早茶能没有干丝吗?当然不能。曾见有文记述“刀工好的师傅,一块豆腐干能片十六片”,不禁莞尔。选上好的维扬豆腐干,薄刀快韧,我轻松也能片出十六片,最多十八、九片也是有过的。熟能生巧固然重要,片豆腐干时的心情也不容小觑。如若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就算有十六片的水平,也只能歪歪扭扭片出十二片。但若气定神闲、宁静致远,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片豆腐干如此,世间凡事亦当如此吧。调理气息、呼吸均匀、周身放松、意守丹田……或问,你这是在练八段锦吗?是也不是,片干丝前的状态正同于此。不信,您试试。喜欢吃早茶,茶席间氤氲的种种味觉和感受,充满人生况味,值得我用一生的时光沉醉流连。?END?原创作品需转载请致电小编取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我们致力于保护每一位作者的文字、图片版权,因部分文图来源网络等各种渠道,无法追溯作者,请主动与我们联系,以便奉寄稿酬!同时,欢迎各位作者积极向我们投稿,投稿邮箱:gema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