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最近讲了这样一个段子:双十一她在网上买羽绒服,系统提示再买减50,那就再买;系统再提示,再买减,那就再买;系统又说再买就能减。“哎呀”,李雪琴说:“那是不是再买万就能减50万了呢?”
双十一你剁手了吗?是否也像李雪琴这样没有忍住诱惑,陷入买买买的漩涡?
当收到一堆包裹,到了要还信用卡,还花呗的日子,开始埋怨自己不够“理性”?
千万别再一味地埋怨自己了,今天这本《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就是要告诉你,“非理性”才是人类的本能,用好了“非理性”,它也能给你带来积极力量。
01、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的作者丹·艾瑞里是认知心理学和营销学双料博士。在这本书里他设计了许多有预谋、有计划、有目的的实验,把社会当实验室,把真人当小白鼠,找出人的非理性行为背后的秘密。
这本书主要从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揭示了种种不可思议的非理性的力量。
非理性行为对工作的影响方面,比较颠覆我的认知的是,我们以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作者告诉我们,有时候,高额的奖金反而会导致业绩下降。
这是他基于志愿者做实验得出的结论,理由是高额的奖金会让人感到巨大的压力,反而会表现下降。
作者研究发现,对于认知能力要求越高的工作,比如投行、证券或者咨询师,高额奖金比较容易产生反作用;而对于低认知乃至机械性的工作,奖金越高可能成绩就越高。
也就是说,金钱对于人的激励可能是一把双刃剑。那么在公司里如何避免高额奖金的负面效应,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将奖金分散来发,每次少发一点,但发放的次数更多一些。
另外一点,让工作变得有意义可能比金钱的激励更重要。
比如一个编辑花费了半年的时间编撰了一本书,可是临到快出版了,却被告知,这本书不能出版了,但是编辑费用照付。
这个编辑虽然没有受到金钱上的损失,但是她依旧可能会沮丧无比。因为她失去了辛苦半年付出心血,就要看到结果的意义。
所以,如果企业希望员工能够发挥更多的潜能,就需要他们明白工作的意义,要让他们看见自己的工作所带来的积极结果。
这不仅能让公司的生产力大大提升,还能增强员工的幸福感。
02
谈到非理性生活对生活的影响,作者提出了三个观点:
一是一夜暴富并不能让我们开心一辈子。
二是我们往往对少数人的遭遇感同身受,而对多数人的不幸却置若罔闻。
三是人的短期情绪也会带来长期效应。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人是有适应能力的动物,能习惯于一切事物。”对幸福的感受也是一样,人们的幸福感不会保持多久。
双十一购物车里的东西,也许在你结算清空它的那一刻就失去了兴趣。也许有的人幸福感会长一点,在收到包裹拆包裹后,才没了收包裹的那种期盼。
挑花了眼买了一辆车,也许开到三个月后就不再爱惜。搬进装修精致的新房子,看着哪里都是新鲜的,开心的。
但是用不了多久,新鲜感就会消逝殆尽,看到哪里都不再会有感觉。
幸福感的时效性是很短暂的,人的幸福感在别的不幸福感反衬下,才更加幸福。
比如当你的日子过得平平淡淡的时候,你不一定觉得幸福。可是当你周边熟悉的人突然发生了什么变故,你突然感觉到平安度日的自己还是幸福的。
痛苦也是一样,时间会淡化痛苦,看到比自己更痛苦的人或事,我们就会减缓甚至忘掉自己的痛苦。
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比如好好的当你正在享受热水澡的时候,突然被门铃或者电话铃声打断,这种突然的中断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作者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中断快乐的体验能够增加快乐感,中断厌恶的体验也会加剧厌恶感。
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那就是不开心的事情一次性去做,开心的事情分多次去做。
比如你打扫房间,或者写一篇0字长文,最好一鼓作气一次性做完,这样才能尽可能降低你的惰性和不快。
而当你正在享用一杯美味的咖啡,不妨先停下来读几页书,然后再去慢慢品尝剩下的一半,这样能够增加你的幸福感。
03
作者在书中通过阐述各种实验及其结果,让我们知道了非理性在我们生活的不同领域中如何发挥作用,比如习惯、择偶、工作积极性、适应能力以及报复欲望等。
你会发现,其实我们拥有多种非理性倾向,并且经常意识不到这些非理性因素如何影响我们。
因此,更好地认识它们,有利于帮助我们发现并克服自身的很多局限。
书中揭示的这些人类行为规律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了解人性。让我们明白,其实原来我们并不了解自己,我们的言行原来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非理性行为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和机器的人性特点,所以保留着自己的那些非理性,其实也没什么不好。
非理性积极的一面,能让我们适应新的环境、信任别人,乐于不断努力,爱自己的孩子和父母、配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理性和非理性是辩证统一的,理性地接受自己非理性的本能。这些美妙、奇异非理性的积极力量,将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各种目标,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