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南涧苗族刺绣,绣出好生活看山看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s://m.39.net/pf/a_6010178.html

苗族自古就是一个能歌善舞,心灵手巧的民族。千百年来,苗族群众都有自己制作服饰的习俗。苗族妇女们从大自然选取原材料自己织布,根据自己的喜好将织好的一块块零散的布料绣上美丽的图案,在经过简单拼接组合,一套华丽的服饰便孕育而成。刺绣作为苗族妇女的必备技能,也因此得以代代相传。

一套完整的苗族服饰由“包头、外衣、领挂、拖领、围腰、腰带、饰巾、裙子、包腿”等九个部分组成,制作一套服饰最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穿戴好一套苗族服饰还需要一个助手帮忙才行。

斗转星移,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市面上可供苗族群众选择的服饰越来越多,而苗族刺绣服饰只有在重大节日上才会“隆重登场”。

盛夏,走进位于大理南涧碧溪乡松林村委会的亦可妈库苗寨,位于广场上方的苗俗馆热闹非凡。走进一看,只见一群身着盛装的苗寨妇女,正围着桌子而坐,他们一手拿布一手拿针线,穿针引线间,一块块白布和一根根丝线完美融合,不知不觉间,一幅幅对仗工整美丽图案便呈现在人们眼前。

“我绣的是袖子上的一部分、我绣的是围腰的一部分、我绣的是领挂的一部分”大家七嘴八舌介绍到。一场刺绣技能交流培训大会在这里召开。

刺绣人群中,年龄最大是76岁的王德美老人,据她介绍,她从15岁就和母亲学习刺绣,到现在已经绣了近五十个年头,年轻时候全家人穿的衣服都要她和母亲来绣。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衣服都是买来穿,绣衣服的时间有所减少,但是每一年她还是坚持刺绣。

年龄最小的要数从彝族村嫁到苗寨的查绍丽了,今年25岁的她,嫁到苗寨两年多了,平日里也经常和婆婆学习刺绣,已经基本掌握了简单图案的绣制方法。“我们彝族也有做鞋子,缝衣服的习俗,但是年轻的一代基本都不学,因此很多东西都失传了,现在嫁到苗寨,我又有机会重新学习这些技能了,我要好好和长辈们学习、掌握好刺绣技能,将来等我的小孩长大了,也要教他们学习,将苗族刺绣技能一代代传承下去。”查绍丽说到。

“我们的刺绣,是十字挑花,根据不同图案,有不同的针数,因此在挑花时心一定要静下来,边缝边数,不能出错,错了一针,这幅图案就无法缝出来,就得重新拆了再缝。”杨文翠说道,“因此,刺绣最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杨文翠刺绣也有30多年了,现在她的任务就是每天利用闲暇时间教儿媳进行刺绣,将技能传承下去。

平日里,苗寨的妇女们大多是白天干活,晚上在家刺绣,很少有一起刺绣的时间,因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绣法。“通过集体刺绣,大家相互交流技艺,对苗绣技能提升是很有大帮助。”杨政芬说。

以前,刺绣的布和线需要妇女们自己织,绣一件衣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工序,而现在这些原材料都能在街上买到。随着苗族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苗族刺绣的花样也在不断变化,刺绣好的服饰不再是仅仅满足于自己或者家人穿,它将成为商品走上市场,成为苗族妇女增收致富的“法宝”,一件件刺绣服饰里绣满了美丽新生活的符号。

近年来,南涧碧溪乡十分重视苗族刺绣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通过加强民俗展览馆建设、搭建传承人培训平台等方式,进一步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让民族文化在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村庄院落薪火相传。

通讯员:谷桂珍

拓展阅读

大理南涧的这个紫洋芋,好吃不说,还有颜值,一公斤能卖14元

值得收藏!大理各县乡镇赶集日时间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cx/12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