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顶级小海鲜大赏

或许只有生活在海边的人才知道什么是“小海鲜”。小海鲜来自浅海,保鲜期短、物美价廉,它的定义很严:个头大的不算,冰藏的不算,深海捕获的不算,运输超过四五个小时的不算……所以“算”下来,想要品尝到小海鲜的鲜味,只能亲身去往海边。别看小海鲜个头小,但是数量多,价格也相对低廉,因此成为了沿海人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贝类、甲壳类等小海鲜经炙烤等方法,轻易地就能满足我们挑剔的味觉。

望潮

不是海边人,根本搞不清望潮与鲑姑、章鱼、墨鱼、鱿鱼之间的区别,还以为是一路货。望潮是一种小型章鱼,浙东沿海把小章鱼称为望潮,可能缘于它生活在海滩涂上,一有潮水涌来,它便会对冲上岸的小蟹、虾蛄等发起攻击,有谚语云:“大头望潮八只脚,十八后生追不及。立在洞中望潮至,送来蟹虾吃勿歇。”既是望潮,八月中秋潮水最大,故农历八月中捕获的望潮也最为肥美。

望潮“骨软膏柔”、肉质坚韧,很难嚼烂,影响鲜味体现。所以烧煮烹调时方法很有讲究。沿海人民摸索出一种好方法,即在烧煮前用小水辣蓼涂身后在地上或木桶里反复掼跌,没有小水辣蓼的用草木灰代替亦可。掼跌过的望潮无论热炒或红绕肉质松脆,吃起来一种神奇的鲜美淳香,回味胜过其他食物。

望潮的吃法有生炒、红烧、水煮等,宁波象山石浦渔港有名的海鲜“十六碗”,红烧望潮位列其中,视同海参、鲜贝、龙虾一样属高档菜肴。此菜鱼肉又嫩又脆,口感比目鱼肉更好。还有一味清汤望潮,但见清汤里浮着几只望潮儿,汤里撒着翠绿的葱花,望潮在其中似在游动,挟起一个放在嘴里,咬在嘴里感觉吸盘还在收缩,味鲜至极。鲜得来不及品尝,它就滑进肚里。

奉蚶

奉蚶,产于宁波奉化,又称奉化摇蚶,能补血健胃。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中写道:“蚶出奉化县,品在车螯、蛤蜊之上。”这就是所谓的奉蚶。奉蚶颗粒较大,蚶肉肥满,蚶血鲜红,无泥腥味,肉味极鲜,早在唐代已成为上贡珍品。《本草纲目》记载,蚶肉具有“润五脏、益血色”等功效,自古以来是民间喜食的珍贵滋补佳品。可以用开水速烫后鲜食,也可以将鲜蚶洗涤后加上等黄酒密封浸泡加工成醉蚶,小小的血蚶肉质鲜美,色泽光亮,挖开来肉质饱满,还有血色的汁液,嘬一口,肉带着微微的酒味和酱香进入口中,醇香爽口。关于奉蚶还有个有趣的说法,说是凡是正宗产地的蚶子贝壳上的瓦楞不多不少正好十八条。暗含“要发”之意,吉祥富贵的彩头,难怪宁波人宴席中少不了这道菜了。

蛏子

蛏子属于一种无脊椎软体动物,栖息于河口附近和有少量淡水注入的浅海内湾的软泥沙中。我国盛产蛏子,南北沿海多有分布。蛏子肉可鲜食,也可加工制成蛏干、蛏油。我们平常所吃的蛏子可以笼统的分为短粗圆的“毛蛏”和细长直的“竹蛏”。浙江宁海一带,面临三门湾泥滩,常年有淡水注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宁海自古就被誉为“蛏子之乡”。

蛏子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论口感还是初夏前后的最佳。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和春天的进食,蛏子格外肥嫩饱满,肉质也富有弹性,口感却嫩滑鲜美。蛏子的做法多种多样,水煮的蛏子,蛏肉酥糯,汤汁清新;清蒸或炭烤,蛏肉多汁,香醇入味;盐烧或焗烤,蛏肉香醇,富有韧劲;蛏子还可以晒干煲汤,肉厚而实、香醇鲜美。

牡蛎

《王氏宛委录》云:“四月南风起,江珧一上,可得数百。如蚌稍大,肉腥韧不堪。惟四肉柱长寸许,白如珂雪,以鸡汁瀹食肥美。过火则味尽也。”各种文献中,都将牡蛎的营养价值当作招牌,“海中牛奶”、“海之神力”,有一种“听起来很厉害”的意思。

冬季是盛产牡蛎的季节,俗语称“冬至到清明,蛎肉肥津津”,意思是说这段时间的蛎肉最为肥美。这时的牡蛎,生长到恰到好处的程度,正是“增一分嫌肥减一分嫌瘦”的微妙境界,入口柔嫩丰腴却不过肥壮,无论味觉还是口感,都是艺术般的把握和拿捏。

拿出蚝刀,牡蛎瞬间被剖开,颤巍巍的牡蛎肉撑满了壳里的小空间,泛着珍珠色的光,饱满而滑溜的姿态。连酱油也未蘸,直接入口,瞬间鲜甜满口,淡淡的海腥气裹挟着微妙的金属味道,最大限度地保持牡蛎天然的海味芬芳,一个下肚,回味无穷。另一种吃法是炒鸡蛋,因为鸡蛋和牡蛎都不忌过老,快速翻炒便可出锅,土话里叫作“跑蛋”。海边人也常拿它做成牡蛎笋丝咸菜汤,味道甚鲜。此外,煮年糕、煮面条的时候放一点,立刻能让寡淡的主食“鲜掉眉毛”。

虾蛄

也称虾虎、虾爬子。所谓“虎”,一是它长得纹理斑驳虎气,二是若不会吃的话,手指往往多处被刺破,虾势如虎。更多精彩内容请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中科白癜风新春喜相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hm/10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