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锡祥萧山花边万缕丝一枚针,织就万千世

北京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13569.html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陈淡宁

匠人:赵锡祥,男,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技艺:萧山花边

匠作:《特重工万缕丝精工垫绣镶边床罩》

制作材料:主要以高级丝光纯棉线为主料,其中按不同品种,采用高级不同棉线绣制成品,在经过洗、漂、整理等生产工序后,不会退色、退光,与常用棉线有所区别。

制作工具:针

技艺手法:针线按图样、针法标记施针制作。以钩、攀、绕、缠、綴等施针原理编结而成。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里有一件宝贝,那是一面床罩,上面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刺绣与花边。

这也是一部“历史”:上面记载了萧山花边所有的针法和制作工艺。

这件作品的制作者赵锡祥说,光设计稿就画了6个月,一共有多张图纸,58位绣娘在四个月里,用万针绣出了朵玫瑰花,而且每片花瓣的针法都不一样。

这件作品获得了首届杭州(中国)西湖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的金奖,后来被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赵锡祥记得很清楚,那是在年,当时萧山花边已濒临技艺后继无人、绣娘老化断层的状况。为了使这门独特技艺能留下工艺品为后人研究传承之用,他构思了这样一件集萧山花边所有技艺于其中的作品——囊括了设计题材中的各种花卉纹样和纹式格局,以及所有形状各异、绣法简繁不一的针法,并将萧山花边特重工花边技艺与台州全雕垫绣工艺有机结合相融。

由于当时台绣也面临后继无人技艺失传的状况,为了使作品达到预想效果,特别是绣艺质量达到精湛标准,赵锡祥走访了二个镇五个村,通过村妇委会找到了一些技艺水平较高的绣娘,最终筛选了58位62岁至88岁的高龄绣娘,来绣制这件作品,与此同时,赵锡祥又赴台州在台绣厂林先松的帮助下,耗时八个月完成了垫绣花片的制作。

萧山花边又被称作万缕丝,是一种起源于意大利威尼斯的手工艺品。

民国时期,这种挑花技术传入萧山。萧山花边图案多取材于花卉果实,技艺特点是用一枚针一根绣线,按照设计图样进行编结。作品光洁,线条流畅,有浅浮雕感,而且满而不闷,全为镂空,与其他绣品(均有底布)有明显区别。

萧山花边的制作节令最适宜春秋季节,夏季炎热,手汗玷污绣品,冬季气温低冷,手僵硬施针不顺畅,会影响品质美观。

年出生的赵锡祥,12岁开始就跟随经营私人作坊的父亲学习花边手艺。起初是帮父亲做些刷样配料工作,后来又做过跑乡串村发放花边的业务员。

当时的萧山,学习挑花技艺的农村妇女很多,从七八岁的小姑娘到70多岁的老太太都会挑花。“每天步行40多公里,跑上百户人家,我挨家挨户地发花边原料和图纸,并把当地妇女已经挑好的花边收回。”

年随着体制合并,赵锡祥调入了萧山花边行业的技术部门,跟随老艺人胡兆康、朱彰耀先生(第一代传人)学习花边纹样设计工作。

为了提高技术,同年,他被选送到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深造,这是他的人生的转折点,“一来开阔了眼界,二来有了一个打好绘画基本功的机会。”赵锡祥说。

回到厂里后,赵锡祥又投入到了对花边的钻研当中。

赵锡祥说,萧山花边发展近百年,虽然起始针法单调,只有简单的三四种针法,但通过几代设计人员和绣娘们的努力,逐渐研发了30余种形状各异,简繁不一的针法,规格品种达千余种,形成了有鲜明地方独特风格的高档抽纱品。

然而眼下,让耄耋之年的赵锡祥忧心的是传承。

目前从事该技艺的人员有二类:一类是原来在集体企业花边厂工作的设计人员,这些人大多年事已高,只是出于爱好还在从事创作设计研究工作;另一类是近几年拜师学艺的年轻人,创作设计一些以观赏为主的旅游工艺品。要怎样才能留住这些好不容易来学技艺的年轻人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hm/11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