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北京中轴线将现ldquo精彩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授权转载

编辑

陈琼

“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将于10月18日~24日在北京景山公园举办。活动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

主办方于10月11日在首创咏园召开新闻发布会。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组委会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主任孙旭光,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仲丛生,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陈晓文,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所所长祁春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服务管理处处长缪祥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负责人陆茵等嘉宾,以及40余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发布会。为共同推动非遗保护与发展,发布会上,主办方还在首创咏园挂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纺织报》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届时,敦煌遗韵、雅鲁藏布、镜花水月、草原霓裳、丝墨停云、青出于蓝、粤绣粤美、旭日船歌、云梦彝山、新织楚裳、知否岭南、丝绪东方、丝路之光共计13场服饰秀将闪亮登场,为新中国70周年生日献上一份贺礼。

苏绣、广绣、缂丝、盘金、盘银、编结、京绣、土布制作技艺、南通蓝印花布、传统棉纺织技艺、黄梅挑花、阳新布贴、苗族挑花、广彩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融入服装服饰,落地当下生活,将在今年的“锦绣中华”舞台上绽放新的光彩。在现场,观众能惊喜地看到:唐代艺术再现服饰;源自敦煌壁画与彩塑,丝路文化中西交融的独特韵味;非遗技艺邂逅当代水墨的雅致;中国传统盘扣的灵动精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锦绣中华活动中,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服装服饰和创新设计项目占到演出的半数。少数民族服饰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集中了大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蒙古族、土族、赫哲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服装服饰首次登上“锦绣中华——中国非遗服饰秀”的舞台,以服装服饰为媒介,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审美判断力相结合,通过锦绣中华的舞台,充分展示各民族兄弟姐妹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礼赞与向往。

发布会现场,部分品牌和设计师展示了其结合非遗元素的设计服饰作品。

据了解,中纺联非遗办作为主办方之一,非常重视“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品牌活动。在宣传上,积极配合组委会组织媒体参与报道;在选择设计师上,以资源优势履行臻选推荐义务,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推荐,在过去的两年,成功推荐了依文“永不遗失的绣梦”、名瑞的“韵·中国嫁衣”、张义超的“东方苎梦”、艺之卉的“艺针忆秀”。年,在遵循不重复推荐、坚持推荐精品的原则上,经过行业领导多次研究讨论筛选后,中纺联非遗办携手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联合推荐了广东普丽衣曼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邓兆萍设计师的“知否岭南”,瑰丝陈时装设计(上海)有限公司陈野槐设计师的“丝绪东方”,北京盖娅传说服饰设计有限公司熊英设计师的“敦煌遗韵”,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宋德风设计师的“旭日船歌”这4场非遗服饰秀。

这4场秀将涉及的非遗项目有20余种,包括苏绣、广绣、锡绣、马尾绣、京绣、香云纱、缂丝、传统印染、中国结编织、罗泾十字挑花技艺、赫哲族传统鱼皮衣制作技艺、花丝镶嵌工艺、珐琅彩、玉雕、点翠等。4名设计师长期从事非遗相关的设计和研究工作,既有着各自的风格个性,又有着共同的民族情怀,在国内外推广中国纺织非遗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并在纺织行业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此次活动中,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民俗学会、武汉纺织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GraceChen设计团队、度兮设计团队、DRita设计团队、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等多家机构整合资源,参与协办。中国纺织报等行业主流媒体,以及YY、腾讯、酷狗、花椒、火山小视频等多家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将对活动内容进行有力传播。

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精神,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北京服装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多家单位于年推出的非遗展演活动。

3年来,累计超30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在北京恭王府、杭州千岛湖、雄安、苏州等地与观众见面,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项目在“锦绣中华”的舞台绽放新时代的光彩。今年,“锦绣中华”活动还得到了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北京主会场的演出走出恭王府,在中轴线上的景山公园继续演绎非遗魅力。

延伸阅读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承担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保护的工作职能。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活动成功举办,取得强烈社会反响。时任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的项兆伦同志要求“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把非遗服饰秀办成权威、专业、有国际影响,对振兴中国传统工艺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平台。”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批复在恭王府成立“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组委会”。

“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是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纺染织绣类非遗活动,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服饰时尚融合,呈现传统工艺的精湛绝妙和创意设计的奇思妙想。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优秀实践成果中的一处缩影,也是振兴传统工艺的生动案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vs/8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