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刺绣培训日志9月14日摘选

怎么确定是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31008/4267208.html
记录者:夏玮嵘

日期:9月14日

天气:雨

培训地点:蓝花叙事扶贫工坊、阁楼旁老屋主要内容:昨日的疲惫伴随连绵的细雨,人不自觉地慵懒了起来,所以相比前两天迟来了些许。今天因为雨势较大,部分同学和老师到得比较晚,所以我们先到的同学和道长一起练习起了八部金刚功。我属于很少运动的那类人,加上最近气温较低,不由得感到寒冷,但是做了这套功法后,身体慢慢回热,感觉血液流通了许多,感觉状态好了许多。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身体问题,拉伸会感到肩颈疼痛,道长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看来以后还是要多注意身体,工作学习之余可以练练这套功法。在这之后张诗莲老师为我们系统地讲解了非遗的理论内容,课程内容丰富,课件中相关名词都给出了很多准确定义。转换成我的理解来说,非遗便是原生的传统文化技艺,它是活生生的历史再现。

下午的课是顾伟伟老师给我们上的刺绣教学课,学习的是贵阳地区花苗的挑花,它刺绣精美,正面图案丰富,背面图纹整洁,是一种和国外十字绣很相似的刺绣,但是它是在均匀的有经纬纱的布料上制作,且制作时需要“背挑”(以背面面对自己进行刺绣),这样的操作让挑花变得相对困难,密密麻麻的经纬纱也让它更加考验初学者的耐力、眼力,和心力(刺绣非常耗费心思)。相比起来,锁绣要容易一些,锁绣正面看起来比较复杂,背面呈一字型,但是回去勾线的步骤需要仔细,控制不好会很容易勾住布料。

刺绣课间时,我们跟随余静老师,一起到了阁楼旁老屋进行染布教学,开缸便看到了之前理论课中描述的发绿的染液和“蓝花花”(染液泡沫接触空气后会发蓝)。老师示范了染布的过程(把布先压入染缸,然后捏住布的两边,在染液中柔和的抖荡拿起,反复操作三次左右后捞起、沥干,再晾),虽然老师说这样的染色会把手染到,但看到这样手作的过程,我跃跃欲试,所以上前撸起袖子开启了染布之旅。在几次操作后,便熟练了起来,之后我和班上一位同学、老师、道长,便承包了帮同学们染色的工作,虽然一直勾腰染色有些辛苦,还不小心让身上的衣服也“吃”了染料,但是能帮助到大家,以及有一个亲密接触体会染色的过程,真的让我感到非常开心。在过程中,我询问了老师“蓝花花”(泡沫)的打捞问题,老师回答说,为了染色均匀是会打捞的,并且会把其采集起来晾干后进行研磨,而最后的深蓝色粉末能成为国画颜料中的石青,且这种颜料价格昂贵。没想到在染色学习中,还能了解到这样稀少的手作颜料的制作方法,甚是欢喜。

结束之后,便去洗了手,虽然还有残留的靛蓝色,但看到指甲上留下颜色,突发奇想,或许以后可以用靛蓝作为天然的指甲染液进行美甲,这或许可以让非遗更具现代的生命力也说不定。

记录者:杨婷

时间:9月14日

天气:小雨

培训地点:蓝花叙事扶贫工坊

主要内容:蜡染染色,非遗介绍,挑花刺绣心得体会:今天是来到蓝花叙事工作坊的第三天,由于天气原因,部分学员没能到来,感觉上冷清了许多。清早,吃完东西,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在道长的带领下,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养生(八部金刚功)。刚开始只是热热身,感觉还挺简单,慢慢的动作开始生化,部分学员已经开始感觉到热。道长说了,如果动作到位,是会发热的,到最后一个动作时,感觉小腿很酸,就在快结束的时候,老师刚好到来,我们大概练了有半小时左右,感觉还是很愉快的。今天给我们介绍非遗理论的是一位女老师,气质非常好,不仅介绍了各地的非遗项目,还给我们说了很多关于非遗传承人及非遗比赛和作品的内容,还有如果想做一个非遗文化传承人,应该怎样申请,有那些补贴等等。课程到了最后,学员们开始提问题,老师也一个一个的解说和建议,我觉得她们都太优秀了,有很多想法,这样的氛围真的很好。又到了下课时间,可雨还不见有停的意思,因作坊在半山腰,又下着雨,虽说已经打上了水泥地,但对山路不熟的,也不敢轻易上来。于是小白老师就去接了另一个老师,但是去了很久,大家就在培训室坐在等,熟悉的声音出现了。老师终于到了。下午,我们要学的是刺绣,老师简单的给我们说了一些关于刺绣的出处和绣法,就拿出了他收藏的和自己的作品给我们观赏,做工真是两个字形容:优秀。我们边观赏着,老师边介绍着,完了,回到各自的座位,我们分批上去,老师亲自给我们演示着绣法。俗话说得好,一看就会,一做就废。针线在老师手里感觉就像是他手的一部分,来去自如,到了我们手上就出各种状况,简直就是一言难尽,别看我们都是女生,但如果不是这次课程有这门内容,可能也一直都不会接触这种非常细致的东西,真是非常佩服老师。不知今天怎么会突然停电了,刺绣学习收到了深深地影响,绣到一半,学员们听说可以染布了,大家都迫不及待的跑了过去。只见一口大大的白色的缸,里面装了有半缸液体,那就是用植物蓝靛调出来的植物蓝染,肉眼看上去是带绿色的,可布丢进去浸染数分钟后,在拿出来的时候也是绿的,但当布和空气接触有了时间后,开始氧化,变成蓝色的,这个过程要反复几次,这样染出来的布颜色才会均匀好看。今天又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

记录者:王雯

时间:9月14日

天气:雨

培训地点:蓝花叙事扶贫工坊主要内容:昨夜下了整晚大雨,六点多起床看群里通知,鉴于安全起见,昨天开车回家的学员不用赶去上课。看到通知,心里虽然害怕,但是又不想耽误课程,不想错过课程学习,于是和闺蜜说好我们还是开车上山,虽然有风险,但为了想学的东西,我更想冒这个险,只要开车慢些,总能到达的,不管早晚。当我赶到小馆,已经十点过了,一路的堵车、找路,还是迟到了一个多小时。早上是张诗莲老师给我们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通过对传承人申报条件流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详细介绍,向我们讲解了相关系统知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诗莲老师分享的一句话:“当人类越来越了解外界与自身,依然需要幻想性的艺术创造,嫦娥住在广寒宫,玉兔在捣药,那棵桂花树开得正好,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那是另一个世界,尽管我们已经知道月球不过是一个星体,但还是要保留这个美好的传说。尤其对孩子来说,刚刚认识月亮的时候,应该听到这样的故事,人类也需要保持这样的童心,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智慧,也是我们幸福感的来源。”就拿以前刺绣来说,因为落后不能用机器生产,只能靠人一针一线缝制而成,尽管现在科技发达,机器可以代替人工,将刺绣在高效率的情况下,缝织完美无暇,但它却少了情怀和文化内容,失去这件织品的灵魂。我们需要传承技术,将文化发扬光大,不要让新文化将旧文化取代,失去我们古老的文化,这会让我们丧失根源,让人痛心。当然,这也是我上这个培训班的初衷,不仅仅是自己热爱艺术,更是希望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学到相应的手艺,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也能将它传播出去,传播更广。下午的刺绣课让我收获很多,了解到了乌当型绣法与花溪型绣法的不同,乌当的更细腻,讲究绣图背面的工整性。通过老师的教学,让针线活零基础的我,居然学会了刺绣,这是意外惊喜,希望通过练习,能在明天绣出自己想要的花纹图案。

今夜是我第一次在小馆住下,夜间停电,和小伙伴搬行李一来一去,有点像回到大学时期。

今夜好眠,晚安。

蓝花叙事

自年开始,蓝花叙事发起人王小梅开始以贵州传统蜡染技艺为媒介,进行媒体深度传播和公益文化项目实践。从一个“蓝花”世界去探究,蓝花叙事重基础性研究和地方文化系统整理,以尊重文化持有者讲述着“蓝花”的文化故事,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对贵州多元民族文化进行深度的田野调查、口述史文本采集和整理工作。

以多年基础性研究为根本,应运而生的“蓝花叙事”项目认同贵州本土民艺的价值,发端于贵州多民族手工艺蜡染、扎染、印染的图语释读,以“人、自然、传承、发展”为核心理念,活态传承古老文化视像、古法绘染技艺,着力于土地,与文化紧密相连,以行动研究的运用为基础,致力于公益行动推动的以文化为基础的发展和传承,以本土手艺人参与研发、绘染为基点,向世界传播贵州民艺价值。同时,推动建立蓝花基金+蓝花叙事公益文化品牌模式,探索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并提出建立“博物馆+国际交流+公益品牌”基地的主张,建议以“蓝花叙事”为进入点和出发点,以文化传播、文化认同和公益+市场进入实践为基础,引导贵州多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发展方向。

“蓝花叙事”倡导民艺让生活更美好,以国际的视野和本土的脚步进行实践,认同和认知本土文化价值和运用地方性知识系统,建立一个文化事业精神共同体,逐步探索能在中国甚至世界可复制的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蓝花叙事学术合作机构:贵州省人类学学会、小梅访谈。蓝花叙事博物馆:蓝花叙事生活小馆(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镇翁贡村骟泥坡自然寨)、蓝花叙事海龙囤生活小馆(遵义市汇川区海龙囤景区传奇小镇)

蓝花叙事生活小馆(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镇翁贡村骟泥坡自然寨)联系方式:葛春培

蓝花叙事海龙囤生活小馆(遵义市汇川区海龙囤景区传奇小镇)

联系方式:陈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ohuaa.com/thvs/70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